自从娃哈哈宗庆后去世以后,有关于娃哈哈的争议就没有停过。
从宗馥莉的离职风波到娃哈哈国资流失问题,再到今年老员工集体维权和家族遗产纠纷公开化,不禁让人感慨民族企业娃哈哈的未来到底走向何方?
而8月27日,宗馥莉接受了《财经》专访,这是她一年多时间以来第一次公开对外界表态。
根据专访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专访意味着宗馥莉已经基本掌控了娃哈哈这艘巨轮。
面对一年多以来的各种纷争,凭借她的铁腕手段,娃哈哈已经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
然而,宗馥莉的地位虽然已经稳固,不可否认的是,她面临的挑战依旧存在。
01
股权成功继承,宗馥莉地位稳固
去年7月15日,宗馥莉"请辞"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一时间,舆论将宗馥莉推至风口浪尖。
外界猜测,宗馥莉刚刚接任娃哈哈后,频繁的人士变动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动了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
然而仅仅过了7天,娃哈哈集团便发布声明,称宗馥莉将继续回来履职。
此次"请辞"风波不免让人觉得,宗馥莉的接班之路一波三折。在今年7月她与杜建英方面的家族遗产纠纷彻底公开之后,外界甚至传闻宗馥莉将失去接班人位置。
但是在接受《财经》专访后,关于娃哈哈股权结构及其归属,似乎一切都明朗了起来。
根据《财经》专访来看,宗馥莉100%继承了其父亲29.4%股份,余下的娃哈哈集团股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职工持股会持有24.6%股份,另一部分是国资委持有46%股份。
此前传闻,"三名同父异母弟妹"拥有对宗庆后29.4%股份的娃哈哈股份享有均等份额权,但是娃哈哈方面表示,杜建英一方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案件中的诉求,并未涉及娃哈哈集团的股权问题。
此外,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职工持股会股份归属问题,这关系到宗馥莉能否成功控股娃哈哈。
这次娃哈哈集团方面书面回复《财经》称,只有宗馥莉一人在职工持股会序列里。
7年前,在宗庆后的主导下,娃哈哈将员工的股份大规模地回购,员工股以3倍的价格被职工持股会全部回购成功。
不过因为老员工的诉讼没有解决,该股权尚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但是,2018年的股份回购均有当事方签署的协议、录像以及转账凭证,事实清楚。
可见宗馥莉早晚会接手职工持股会24.6%的股份。所以说,宗馥莉地位已经十分稳固,相信这也是宗庆后一直以来布局的结果。
但是宗馥莉一直以来受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影响,与宗庆后的"家文化"管理模式相左,因此在她接班过程中注定不会太平。
02
铁腕治理必然面临阵痛期
早在今年五月份,娃哈哈在陕西的分公司因停工停产,一部分员工收入下降,员工怨声四起,维权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宗馥莉接班之后,由其全额控股的宏胜集团不仅新增了 30 条以上生产线,2025 年娃哈哈也有大量生产订单交由宗馥莉底下代加工企业承接。
后来,一份由娃哈哈陕西分公司发布的"工作安排方案"出现,其中明确写着因公司股权争议,工厂暂停并呼吁员工去外地分公司帮扶生产。
其中股权争议问题直指宗馥莉和杜建英,一个是宗老女儿,一个是宗老情人,这场利益之战终究是不可避免。
宗馥莉在《财经》专访中表示,娃哈哈有深厚品牌与消费基础,宏胜则布局全产业链和智能制造以面向未来。
二者并非对立,而是互相扶持,宏胜将助力打通全链条,让研发、生产、渠道、品牌形成更高效系统。
可见生产线转移不仅仅是宗馥莉与杜建英全面开战的缩影,也是宗馥莉实现其企业经营理念的一个必要环节。
除了转移生产线,组织架构的大规模整合在娃哈哈内部发生,合并或精简了多个部门。
同时,宗馥莉还表示,未来在销售渠道、产品推新、营销方面都要进行新的调整。
很显然,不管是组织架构调整还是企业战略调整,绝对会触及一部分人利益,但是娃哈哈想要跟上时代发展,必须要经历阵痛。
宗馥莉不尽人情的做法,可能源自与她留学美国所受的影响,他更像一个职业经理人,你行就上,不行就下去,就这么简单。
让人想起诸葛亮的那句台词:"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想必宗馥莉也清楚,娃哈哈的品牌力已经不如巅峰时期,靠其经典产品的时代早已过去,如果再不主动改变,恐怕几年之后就会被新势力品牌挤出局。
03
遗产纠纷是对亲情与规则的双重考验
相比于娃哈哈的股权问题以及未来企业走向,宗家遗产纠纷虽然没有在这次《财经》专访中提到,但是这始终牵动着社会的心。
宗庆后在生前曾手写了遗嘱,明确为三名非婚生子女各设7亿美元信托,受益人仅限本人及其子孙。
之后,宗庆后委托宗馥莉担任信托设立人,负责该信托的设立工作,同时明确要求这一信托为不动本类型 -- 仅可对利息收益进行分配,任何人都无权主张动用信托财产的本金,将其用于向受益人分配。
但是问题就出在,宗庆后去世,设立信托流程开始启动的时候,宗馥莉以各方尚未就要点达成一致为理由,迟迟没有动作。
再后来,宗馥莉要求更换信托公司,三名非婚生子女也同意了,然而宗馥莉依旧拒绝签署相关文件。
直到2024年12月14日,宗馥莉否认了宗庆后手写指示的有效性。
至此矛盾彻底爆发,三名非婚生子女于2024年12月27日在杭州提起诉讼。
根据今年8月1日的裁决书,裁定宗馥莉不得对建浩公司的香港汇丰银行帐户提款或转帐任何资产。
另亦需披露该汇丰帐户的最新余额、资产去向及收支完整帐目。
本文之前提到宗馥莉有"职业经理人"的作风,也许在遗产问题上她也坚决以企业利益为先。
正如在《财经》专访中,宗馥莉坦言:"我的'定海神针'就是坚持做自己。以前我是怎样的,现在还是怎样,我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
可无论最后遗产纠纷以何种局面收场,都很难挽回宗庆后生前"布衣首富"的民族企业家形象,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遗憾。
当宗馥莉拒不认可父亲遗嘱的那一刻,当非婚生子女一纸诉状递到法院的那一刻,我们不经感叹,亲情在利益面前是如此的脆弱,规则在利益面前也形同虚设。
这场官司的最大意义,应该不在于谁分到多少钱,而是撕开了亲情与规则之间那道看似坚不可摧却又吹弹可破的防线。
它让人们认识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即便是骨肉相连的亲人,也可能会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反目成仇。
写在最后
我们不是宗馥莉,我们很难评说她是对是错。
当她接下重担的那一刻,她只能一往无前,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她自己才是她最大的靠山。
她的立场和选择,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是对家族荣誉的捍卫,但在另一些人眼中,却是对亲情的淡漠与利益的执着。
但是不管怎样,作为民族企业的娃哈哈,作为承载我们童年回忆的娃哈哈,我们都由衷希望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