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电脑的历史性亮相

2025-05-08 17:00  观察者网

鸿蒙电脑终于露出真容。

5月8日上午,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各界期待已久的鸿蒙电脑正式亮相,这是鸿蒙操作系统首次搭载于电脑端亮相,华为也详细讲解了鸿蒙电脑的技术和生态进展。

图源:观察者网

鸿蒙电脑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性时刻。

首先相比于微软的Windows和苹果Mac OS,鸿蒙是中国国产的操作系统;其次,相比以往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多数基于开源Linux内核二次开发,鸿蒙电脑是从内核层全栈自主研发,做到了从内到外自主可控。

对于鸿蒙全场景生态来说,鸿蒙电脑补齐了关键拼图,同时也从内核开始重构操作系统,将移动端的先进体验带到了桌面端,比如端云协同的AI能力、跨设备的无缝互联、纯净可靠的安全防护等。

但对一个新兴的操作系统来说,先进的技术依然需要产业生态的支撑。无论是鸿蒙手机还是鸿蒙电脑,都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代表,但生态并不是华为自己的独角戏,仍需要各界合力才能做成。

华为在会上预告,鸿蒙电脑将在5月19日发布。

鸿蒙电脑将于5月19日发布 图源:观察者网

鸿蒙电脑有哪些亮点?

作为首个面向大众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鸿蒙电脑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标志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但罗马并非一天建成的。

鸿蒙操作系统2015年立项,而华为是到2021年,开始基于桌面基础功能+OS底座能力+软硬芯协同能力,打造鸿蒙电脑原型机。2022-2023年,华为推出了鸿蒙电脑工程机,具有了生态开发框架+OS核心组件三方接入+智慧办公特性;2023-2025年,鸿蒙电脑商用机到来,目标是用户能长时间规模使用+生态规模上量+操作系统不断优化。

图源:观察者网

根据华为透露的信息,5年间,鸿蒙电脑投入了巨量研发资金,布局了2700多项核心专利,集结了10000多名顶尖工程师,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多达20多家。如今作为鸿蒙全场景生态的关键拼图,鸿蒙电脑除了从内到外自主可控,还能带来哪些创新体验,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其能否与Windows和Mac OS三足鼎立的关键。

图源:观察者网

总体来看,除了操作系统界面设计外,鸿蒙电脑的思路,就是把之前鸿蒙在移动端打造的先进体验移植到桌面端,主要涉及智能、互联和安全三个方面。

相比有数十年历史的Windows,鸿蒙电脑诞生于人工智能时代,AI可以说是其与生俱来的基因。根据介绍,鸿蒙电脑实现了AI与系统深度共生。在云侧,华为自己的盘古大模型可与DeepSeek等三方大模型融合,端侧通过轻量化设计进行本地部署,实现端云协同。

图源:观察者网

在实际体验上,华为小艺智能体首次登陆鸿蒙电脑,用户可通过小艺智慧键、右键、底部栏等多入口快速调用,支持自然语言多指令处理、文档智能创作、会议智能管理等功能。小艺还能完成一句话多个指令,帮助用户修改屏幕亮度、声音音量、光标颜色等系统设置。同时,鸿蒙电脑还让第三方应用可以本地化部署AI功能,核心AI功能无需联网也能本地运行。

图源:观察者网

全场景协同一直是鸿蒙的核心理念,基于HarmonyOS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鸿蒙电脑也实现了跨设备的协同、接续、分享等体验创新。比如鸿蒙电脑独有的"手眼同行"特性,当用户看向平板等设备,再按一下 "ctrl" 键,鼠标就能快速移动过去,无需跨屏拖动。

图源:观察者网

这次鸿蒙电脑还支持了手机、电脑、平板三设备键鼠共享,让更多办公屏幕都可以使用电脑的键盘和鼠标进行控制和操作。同时鸿蒙电脑之间可以使用华为分享,文件传输速率最高达到160M/s;应用接续功能,可以实现在路上用手机开会,到办公室可以用电脑继续开会。

图源:观察者网

近些年,国外芯片和操作系统存在后门的消息频繁被曝光,Windows也曾被点名。而鸿蒙电脑这次着重强调了安全特性,基于星盾安全架构,从底层重构电脑隐私和数据安全,让用户从管权限到管数据,开发了超级隐私模式、配备隐私指示灯和防截屏等功能。在高敏场景下,坚盾守护模式能有效防止针对性黑客攻击,这无疑有助于鸿蒙电脑在政企关键场景应用。

图源:观察者网

机遇和挑战并存,生态构建仍需产业合力

鸿蒙电脑的设计和体验无疑是先进的,甚至在一些方面是优于Windows和Mac OS的,但操作系统的成败并不止在于技术,更大程度上是由生态决定的。换句话说,只有更多产业伙伴基于鸿蒙电脑开发应用,更多用户开始使用鸿蒙电脑,鸿蒙电脑才有可能成长起来。

根据市场数据,Windows应用商店中的应用约有百万款,行业估算包括企业软件、独立开发者工具等,总数可能在数千万;苹果Mac App Store中的应用也有数万款。相比它们,鸿蒙电脑生态无疑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150+专属电脑生态应用加速适配、300+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预计年底将支持超过2000个融合生态应用。

图源:观察者网

事实上,电脑桌面生态的构建与移动应用生态不可同日而语。手机的使用场景主要是社交娱乐和轻办公等,用户所需应用重合度较高,主要就是适配微信、支付宝、淘宝、京东、WPS等数千款主流应用,就能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电脑端则不然,有很多重度娱乐和专业生产力应用,如果缺失这些应用,电脑也就难当大用,自然也就难以吸引用户。

过去数十年,很多大型桌面应用构建在Windows之上,用户也形成了高度依赖,迁移难度可想而知。

鸿蒙有一个优势是,它可以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也就是移动应用开发之后,也可以应用于桌面,这无疑对鸿蒙电脑生态构建有关键帮助,目前小红书、B站、飞书等移动应用已适配电脑端。

移动应用可快速部署至电脑端,构建起多端统一的应用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使用场景。由此,鸿蒙生态推动了软件生态从"单点适配"走向"系统融合",也推动了合作伙伴实现多端增长的突破。

但观察者网这次在现场了解到,像微信这种巨型应用还没有实现在鸿蒙电脑上应用,还有更多大型专业APP从来就没有开发过移动端,这无疑会对鸿蒙电脑生态的扩展造成阻碍。

图源:观察者网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鸿蒙电脑生态构建必然是艰难的。

但相比以往的国产Linux系统,鸿蒙电脑确实处于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首先,鸿蒙生态设备已经突破10亿台,以及手机存量用户数亿,在全场景生态战略下都有可能成为鸿蒙电脑用户;其次,华为电脑出货去年在中国排名第二,逆势增长15%;再加上压强式研发投入,长期打造移动应用生态的经验,以及政策层面的支持,可以说鸿蒙是目前最有希望在消费级市场打开局面的国产桌面操作系统。

华为也在尽全力凝聚产业合力。这次会上,万兴脑图、美图秀秀、中望CAD、悟空图像等企业登台,讲述了鸿蒙通过开放系统级能力,助力国产应用快速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

图源:观察者网

例如,万兴脑图结合AI助手小艺,将快速调用万兴脑图,30秒即可生成结构清晰、配色专业的思维导图。美图秀秀已完成AI消除、智能抠图、AI变清晰、无痕改字四大AI能力适配。中望CAD则通过多端协同,打造从设计到校审的全流程国产化解决方案。悟空图像依托鸿蒙的分布式技术,实现跨设备拖拽编辑。这些功能都有助于重塑用户体验,也会吸引更多应用加入鸿蒙电脑生态。

图源:观察者网

很长时间以来,外界对鸿蒙电脑的呼声就是替代Windows,对标苹果的Mac OS等,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有一定的理解偏差。Windows诞生于PC互联网时代,Mac OS成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而眼下万物智联时代即将到来,鸿蒙再去单纯取代它们,意义并不大。或者换句话说,鸿蒙如果只是为了替代Windows和Mac OS而存在,很难成长起来。

正如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对观察者网所言,国产操作系统要想真正成长起来,必须为解决需求而存在。对于鸿蒙电脑而言,它在解决自主可控需求的基础上,如果能解决Windows和Mac OS解决不了的体验难题,必然能吸引更多伙伴和用户加入。不可否认,鸿蒙电脑的亮相,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最新展示,但还需要产业界的集体努力,消费者的包容,才能把这件事最终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