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同样加快了布局步伐。国家主导的多个万星星座计划已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千帆星座计划于2026年年底实现648颗组网卫星目标。GW星座则将在2028年达成"百箭千星"计划,2030年前计划发射约1.3万颗低轨卫星。
频段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业内专家指出,优质低频段资源已基本分配完毕,中高频率资源也日趋紧张。中美两国在WRC-23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的激烈博弈,正是频段资源争夺白热化的直接体现。
突破"星多箭少",IPO明显提速
近期,国内商业火箭发射频次明显加快,仅今年8月就完成9次商业发射任务。
10月16日,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2组卫星发射升空。次日,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又以"一箭18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送入太空。

不过,运力供给短缺仍是制约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症结。中美火箭运力差距明显--美国SpaceX的星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50吨,而中国现役最大的长征五号仅为25吨,相差约六倍。
为突破这一瓶颈,多家企业正积极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蓝箭航天朱雀三号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完成首次飞行与回收。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火箭凭借可重复使用技术,未来发射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2万多元,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