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没有在岛内站稳脚跟,就在德国之声上抛出重话:两岸如果不能回到和平稳定的状况,其他的都不谈了。这样的出场方式很冒险,把"和平"这张大牌打给党内、打给中间选民,也打给外部世界,意在和民进党"抗中保台"形成差异化,把"和平"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试图从中间地带扩大支持。但是这条路不只是政治上的对抗,还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互相呼应。
她的说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终于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了,也有人质疑没有提到统一和平又从何谈起。她问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5%行不行,反问全世界哪个国家会这么掏钱;又抱怨对美军购付款得不到装备。这些话抓住了岛内真实的焦虑:媒体天天炒作冲突、预算年年增加,民众都希望有一个"稳"。但是稳是前提。

她把和平看作一切的基础,但是不触碰台独挑衅的红线,不触碰美国干预的根子,不提及"九二共识",也不明确地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表面上看很务实温和,实质上这就是政治投机:为了避免触怒美国、安抚党内对战争风险的担忧、与民进党拉开距离争取中间选民。战术上很聪明,战略上却很空洞。
平台的选择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德国之声对于中国问题的报道存在一定的偏见,她借此表达出强硬的态度,被很多人认为是对西方的一种讨好。上外媒没有错,讲和平也没有错,只是在台海敏感问题上,这样的姿态让人不禁要问:她是在对谁讲话?向谁做出保证?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她把"和平"说得很高,却没有说明和平的目的或者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