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次谈到了访华的问题。特朗普声称,他对在年底前与中方最高层会晤持开放态度。特朗普还为中美高层会晤开出了条件,那就是中美需要在这之前签署贸易协议,否则 "我是不会举行会晤的"。同时他又强调,中美已经接近达成协议。言下之意,访华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中方在贸易协议上签字画押,就会择机访华。
自特朗普再次就职以来,已经多次表达访华意愿。但是,由于他挑起全球关税大战,访华计划一直未能成行。今年6月5日,特朗普终于拨通了中方高层的电话。通话后特朗普表示,此次会晤非常成功,取得了对于两国都非常积极的成果,双方已互相发出访问邀请。上个月,特朗普又表示自己没有主动寻求访华,并暗示之前的邀请已经过期,除非中方再次邀请,否则他不会前往中国访问。
如今,他又说自己对年底前与中方高层会晤持开放态度,但只有双方达成贸易协议后,才会在适当时候访华。如此反复,确实不是一个大国领导人的作风,但放在特朗普身上,却又异常合理,外界也见怪不怪。特朗普此番表态,无非有两个目的。首先,毫无疑问是想逼中方让步。特朗普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中方想和他见面,就尽快在贸易协议上签字画押,而最终的 "奖励" 就是中美高层会晤。其次,众所周知特朗普爱出风头好面子,任何事都要争个高低,自然不愿意承认,美方处于下风。因此,只有中方主动再次邀请访华,这样才有面子。
实际上,特朗普对华态度反复无常,与美国国内经济与政治生态息息相关。从经济层面来说,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超过3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0%。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美国债务增长速度简直比火箭还要快,2024年末美债还处于33万亿美元,但短短不到半年,债务就激增了3万亿美元。按照这一趋势,预计到2026年将增至38万亿美元的大关。因此,特朗普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甚至是加强经贸合作,缓解美国的债务危机。
但从政治层面来说,尽管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在诸多内政外交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甚至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程度,但对华强硬却是双方唯一的共识。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都支持遏制中国,推进脱钩与技术封锁,并强化与日韩等国的战略合作。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特朗普是华盛顿政治圈内唯一对华持"鸽派"立场的人物,他并不认同冷战式对华战略思路。他只是把中美关系当作可以讨价还价的商业博弈,他打的不是意识形态牌,而是通过商业逻辑和手段,谋求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为了避免被两党同时扣上对华软弱的帽子,他只能对华故作强硬,但由于美国自身实力不允许。所以,他在访华一事上的表态很拧巴。
有观点指出,特朗普既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中国,中美能够达成互利共赢的贸易协议固然是皆大欢喜,若是无法达成,中方也不会强求。原因很简单,中方有强大的战略定力,我们已经通过三次谈判,将关税暂停期累计延长了6个月,为外贸企业争取到足够缓冲时间。而且中方手里,还有美方急需的稀土,就算特朗普挺着不谈,美国国内也会有人逼他主动来谈。对于我们来说,显然没有美方那样迫切的需要。更何况,到目前为止,美方并没有在中方关切的涉台问题做出实质性让步。
有观点指出,"一个中国"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若特朗普访华,需要重申对这一原则的支持。至于特朗普口中的中美已经 "非常接近达成协议",不过是惯用的话术,暗示只差临门一脚,就看中方是否让步了,但我们已经告诉美方了。美国必须学会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中国打交道,而不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将双边会晤当作要挟对方让步的筹码,更不是动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试图用极限施压的手段逼迫中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
在中方看来,你要来,我们必然是以礼相待,你不来就拉倒,地球离开谁都照样转。从长远来看,中美关系有合作,但更多是竞争,我们实在不必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和期待,就算没有关税贸易问题,还有台海问题或者南海问题。过往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对美国的妥协让步,都只会让它得寸进尺,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