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要求必须停止!菲律宾政坛却迎来大变,逮捕杜特尔特的"罪魁祸首",只风光3个月就出局
据报道,南海的风浪,最近不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浪,而是人为搅出来的浪。马尼拉把节奏提得很高:先是借"波浪-2025"多国联演在巴拉望、吕宋外海扩场加码,把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军陆战队一股脑拉进来,在黄岩岛一线高调刷存在;后又在话头上猛踩油门,菲海军发言人把非法坐滩的"马德雷山"号抬成所谓"红线",大声渲染"更具侵略性的行为"。
就在舆论鼓点打得震天响的当口,北京的态度没有拐弯,中方国防部和外交部接连表态,点名批评"狐假虎威""拉拢域外兴风作浪",把"侵权挑衅、复杂化局势"的帽子一一扣回去。
菲澳联合演习把"高端两栖、实弹协同、多国联合作战"写进科目表,参演规模超过3600人,美海军陆战队轮换部队参与,背后是美-菲-澳三边联动的常态化推进。加、澳在防空反导演练中"秀肌肉",但连菲方找的军事专家都承认,这几家在区域防空、海上综合火力方面都难脱离美国的指挥体系和传感-火力融合支撑。菲律宾用多国军力符号化地"贴近热点",制造"准介入"氛围,借机把"地区-域外安全合作"的叙事抬起来。
问题在于,这种"外力背书"的热闹,对改变一线力量对比、对冲突管理阈值,并不灵验。南海的海空态势,真正决定摩擦密度与烈度的,是持续的前沿态势感知、执法与补给的节奏、通信与避碰规则的执行、灰色地带行动的指挥控制,而不是一两场"跨洋来客"的走马观花。
澳、加舰艇的战术能力不能说差,但要在中国近海完成高强度、长时间的"抵近巡航+复杂海空对抗"并持续承受后勤与政治成本,难度是指数级上升。更何况,菲律宾把"马德雷山"号坐滩船当作"红线",这艘破船的本质是非法侵占的,补给链条、结构风险、气象与海况,决定它能承受的"政治表演"有限。把它从"烂尾工程"包装成"圣物",不是强化安全,反倒加大误判概率。
中方的回应很明确。一边是国防部清晰指向"狐假虎威"的逻辑,把"个别域外国家唯恐南海不乱、怂恿支持菲律宾胡作非为"的结构性风险挑明;另一边是外交部再次重申仁爱礁的属性与中方临时性安排的边界--人道主义前提下,菲方不运建材、事先通报并经现场核查,才被允许运生活物资。这条线之前就讲过,这次又强调了"菲方近期一系列侵权挑衅"破坏了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