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黄金卖白菜价”到如今全球稀土命脉的掌控者,中国稀土底气所在(4)

2025-10-11 10:27  头条

在民用领域,稀土的应用同样广泛。包头稀土新材料创新中心开发的"稀贝丝冰逸冰爽防护母粒",被应用于包钢最新夏季工服,使面料具备热管理功能。

稀土材料还是绿色能源革命的核心。无论是风电涡轮机还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都离不开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

中国稀土逆袭的背后,是一场从"贱卖资源"到"卡住西方脖子" 的硬核战役。这场战役证明,资源战背后,终究是科技战。

05 全球博弈:中美稀土竞争的现状与未来

中美稀土竞争已成为两国科技战和贸易战的重要战场。

美国早在2017年就开始重启芒廷帕斯稀土矿,到2024年,该矿已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稀土生产国,占全球稀土产量的约11.4%。

但问题在于,美国虽然能够开采稀土,却缺乏冶炼能力。美国开采出来的稀土不得不运到中国加工,然后再运回美国,这种依赖使美国稀土供应链极为脆弱。

为打破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美国多方尝试:计划与沙特合作开发完整稀土供应链;与乌克兰签订"美乌矿产协议";支持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在马来西亚实现氧化镝的商业化量产。

然而,专家认为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的稀土依赖还需很长时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直言,要从零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8年时间。

尽管美国国防部从2020年起投入4.39亿美元建设国内供应链,还资助MP材料公司3500万美元建重稀土加工厂,但进展缓慢,到2025年中期都难见成效。

相比之下,中国稀土产业正加速升级。从粗放到精炼,从原料出口到技术输出,中国稀土业已完成蜕变,在全球稀土博弈中握有多张王牌。

回首六十年前,中国还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稀土资源被贱卖,再高价购回加工成品。

如今,江西赣州的创新中心已能研发出在800度高温下保持磁性能的镧铈合金,彻底摆脱对镝的依赖。

从包头到赣州,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中国稀土已然形成"资源-技术-市场"的闭环生态。

而美国虽然急于构建本土稀土供应链,但正如稀土专家所言,这需要至少8年时间和巨额投入,且难以在商业化上与中国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