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老人过逝时,尽量不通知亲戚的话,说明了这三种情况,很清醒很现实。
现在农村里办白事,悄悄处理的人越来越多了。隔壁村老张家上个月走了老爷子,儿子连亲叔叔家都没通知。村里人背后说闲话的不少,可老张儿子一句话怼回去:"活着时候我伺候了八年,现在走了搞那些虚的干啥?"
先说头一桩原因:不想欠人情债。农村最讲究"礼尚往来",今天你请人抬棺,明天就得帮别人家挑砖。王婶家去年办白事,光请人帮忙就摆了三天流水席。结果今年开春,她儿子连着赶了六家红白事,自己工地活都耽误了。现在年轻人算得明白,与其欠下一堆人情债,不如直接火葬场办利索。就像村头李叔说的:"活着时候多端碗热汤,比死后摆十桌强。"
再说钱的事。现在办场白事真不便宜,光吹打班子就得万把块。赵大爷家前年给老人办丧事,借钱撑场面,现在全家还在啃咸菜还债。反观村西刘家,老爷子走了直接拉到殡仪馆,回来就埋了。省下的五万块钱,给孙子在县城交了首付。这事在村里传开后,好多老人都跟儿女交代:"我走了别瞎花钱,留着给娃上学。"
最关键是烦那些假模假式的场面。上次孙奶奶办白事,二十年没见的远房亲戚都来了,吃饭时还打包剩菜。她闺女气得直哭:"活着时候没人来看,死了倒来吃席了。"现在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请假回来一趟不容易。就像在城里安家的周家老三说的:"我爹活着时,我每个月打钱回来。现在他走了,我宁肯把路费省下来给我妈买药。"
说到底,现在人活得明白了。以前要面子活受罪,现在讲究实在。就像村主任说的:"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活着时候对老人好,比啥都强。"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