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幕后:五线谱上踢正步的人

2025-09-04 16:49  头条

天安门广场上,他们是最早到场最晚离场的人,用音乐掌控阅兵全程节奏

2025年9月3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已经整齐列队站立。他们不是受阅部队,却决定着整个阅兵式的节奏;他们不踢正步,却需要同样的毅力和体能支撑。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阅兵场上最庞大的方阵,也是被称为最稳"节拍器"的队伍。

数字背后的意义:14个排面与80名礼号手

本次联合军乐团在演奏队形的编排上寓意深刻:

· 14个排面:象征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历程

· 80名礼号手:前排设置,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这些数字不仅是一种设计,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致敬。

"站3小时不倒,吹3小时不错"是如何炼成的?

联合军乐团成员每天清晨6点10分就开始进行一小时的军姿训练,包括军姿持乐器训练和军姿持乐器演奏训练。这种高强度的日常训练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站3个小时不倒,吹3个小时不错。

"我们日常每天6点10分开始进行为期1小时的军姿训练,也会着重进行军姿持乐器训练,以及军姿持乐器演奏训练,以达到站3个小时不倒,吹3个小时不错。"联合军乐团周磊介绍。

体能挑战:演奏也是体力活

军乐团是每次阅兵活动进场最早,撤场最晚的队伍。他们需要全程站立演奏接受检阅,这对演奏水准、指挥,包括综合体能等都是全方位的检验。

联合军乐团成员李晓中分享了他的体验:"第一次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在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第二次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我在维和部队方队。在徒步方队所展现的是队列的整齐和步伐的铿锵有力,呈现的是动态美,而这次联合军乐团是固定的站位,长时间的演奏对体能跟毅力有极大挑战。"

训练方法:从"一人一案"到千人合一

联合军乐团如何做到"千人如一人"绝对不乱?

联合军乐团程袁文揭示了他们的训练方法:"我们在排练的过程当中,通过慢练、细练、分部练、局部练,包括我们在联合军乐团我们进行分版块的一些细致的训练,包括我们依托于各大声部长在各大声部练的时候,对于本声部一些难点的乐段、乐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甚至,我们已经细化到 '一人一案' 。"

这种精准的训练方法确保了每位演奏员都能在阅兵式上完美表现。

乐器与创新:15种乐器的和谐统一

本次联合军乐团使用了15种乐器,包括礼号、圆号、单簧管,军鼓、萨克斯等。

在演奏形式上,本次也有创新--优化增加了木管声部比例,创新运用礼号、铜管乐器和打击乐组合,增加音乐厚重感、辉煌感。此外,还设计了演奏动作来丰富表现力和视听效果。

高学历人才:博士硕士也是强军战士

联合军乐团中不乏高学历人才,包括博士、硕士。例如:

· 吕家杰: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生,打击乐声部大镲演奏员

· 贾卓然:33岁空军工程大学文职硕士教员,单簧管演奏员

这些高学历人才的出现,正是新时代中国军队人才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六次参演:57岁老兵的阅兵情怀

57岁的李峰是联合军乐团中的一员,这已经是他第六次作为军乐团的小号演奏员参加联合军乐团的演奏任务。

"我是从1984年开始参加的国庆35周年阅兵,当时的装备,我觉得枪、炮、坦克比较多,但是那一次,第一次出现了洲际导弹,后来每一次阅兵都有不同新的装备和新的大型武器的展示,越来越多,我期待这次我们能有更多更新的装备,展示我们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成果。"李峰说。

女子军鼓队:阅兵场上的亮丽风景线

在乐团第一排面的20名女鼓手成为全场焦点,是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后,女子军鼓队再次亮相。

她们手持军鼓挺拔而立,用铿锵的鼓点、飒爽的英姿,向世界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国防大学的牛青青便是其中的一员。她表示:"我们手中的乐器就是我们的武器,我们演奏出来的音符就是子弹,我们是一支在五线谱上踢正步的队伍。"

曲目编排:经典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联合军乐团演奏的曲目分为暖场、仪式、阅兵式、分列式、尾声五部分。

演奏的乐曲方面,除了《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还有为本次阅兵量身打造的新作品。特别是在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时,观众听到了根据各军兵种特点针对性新创的进行曲。

背后的价值:音乐与军人精神的完美融合

联合军乐团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提供的音乐伴奏,更在于他们展现的中国军人精神--坚韧不拔、纪律严明、追求卓越。

他们手中的乐器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演奏出来的音符就是子弹,他们是一支在五线谱上踢正步的队伍。

结语:看不见的阅兵英雄

当阅兵式结束,受阅部队接受完检阅,联合军乐团仍然需要坚持演奏直到最后。他们是阅兵场上最早到来,最晚离开的人。

他们可能不像装备方队那样引人注目,不像徒步方队那样步伐整齐,但他们是整个阅兵式的"节拍器",是用音乐掌控全场的关键力量。

站3小时不倒,吹3小时不错--这简单的十个字背后,是无数个小时的训练和一颗颗对音乐、对军队、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