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突然安静了?菲律宾政坛“吱嘎作响”,马科斯焦头烂额

2025-11-28 17:14  头条

最近南海水面波平如镜,倒映出的不是和平的晨曦,而是马尼拉政治穹顶之下那根承重梁--正因不堪重负,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嘎"声。11月25日,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用这个词形容菲律宾现政府,可谓精准又冷酷:"菲律宾政府在丑闻重压下吱嘎作响"。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正面临严重压力",压力从何而来?不是来自中国渔船,不是来自仁爱礁补给,而是来自自家后院--一场针对洪水控制项目腐败的抗议浪潮已给他的政府增添了压力。台风年年有,今年格外狠。当巨浪拍碎堤岸、淹没村庄,民众终于看清:那些本该救命的防洪工程,钢筋里灌的是泥沙,预算里流的是血泪。1185亿比索(约20亿美元)不翼而飞--这笔钱,足够重建半个马尼拉的排水系统,却消失在"精英"的账本夹缝中。菲律宾人厌倦了国家政治中猖獗的贪腐,正在发出他们的声音。民众已计划于11月30日举行更大规模集会。街头的怒吼,比任何外交照会都更直白。

更耐人寻味的是,吱嘎声最先从权力核心传出。"11月18日,两名高级内阁部长--执行秘书,他是总统的得力助手,以及预算与管理秘书--都离开了政府。"紧随其后的,是马科斯的堂兄马丁·罗穆亚尔德兹,

由于洪水项目贪腐指控,他于9月辞去了众议院议长职位。这不是寻常人事更迭,是信任链的崩断。而当马科斯的亲姐姐、参议员伊梅·马科斯在11月17日的反腐败集会上指控他可卡因成瘾,说"这让他无法领导,并任由腐败的'爪牙'摆布"时,家族神话便彻底碎了一地。亲情尚可切割,权力便再无遮羞布。

马科斯本人也被公开指控从被挪用的资金中中饱私囊25亿比索(4.25亿美元)。指控者,竟是前盟友、前议员佐尔迪·科--一个自己身上还挂着未执行逮捕令的人。你咬我,我咬你,昔日战友反目成仇,政坛瞬间沦为斗兽场。更不必说与杜特尔特家族那场旷日持久的"法务战":弹劾副总统萨拉,送老杜去海牙……表面是司法程序,实则是旧账新仇的总清算。马科斯的代表已否认这两项指控。可否认有用吗?当民众举着"还我堤坝"的牌子走上街头,他们要的不是声明,是活命的保障。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杜特尔特被捕后的民调数字下降,以及中期选举糟糕表现的痛楚,马科斯将打击洪水基础设施腐败作为标志性议题。--多么讽刺!腐败是他亲手纵容的温床,如今却要装作挥镰割草的清道夫。这种政治表演,连马尼拉街头的小贩都懒得鼓掌。

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歇。我们乐见南海一时风平浪静,但绝不能把这误读为马科斯政府"改弦更张"的诚意。恰恰相反,历史反复证明:当统治者在国内四面楚歌,往往更倾向于对外制造事端,用民族主义的烈酒麻痹民众的痛感。转移视线,是垂死政权最娴熟的把戏。防洪工程烂尾了,就去仁爱礁"加固"坐滩军舰;内阁塌了一角,就派海警船闯仙宾礁--仿佛只要镜头对准中国,堤坝的裂缝就能自动愈合。

中国外交部早已点破这出戏的脚本:"菲律宾一些政客沉迷于外部势力操纵的南海闹剧,却对本国洪水腐败视而不见,这暴露了其治理的无能和自私。"无能,所以修不好一条沟渠;自私,所以宁可让百姓泡在污水里,也要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中菲南海问题应通过双边磋商解决,菲律宾不应借国内乱象制造国际摩擦--这话不是警告,是陈述常识。

马科斯政府这艘船,龙骨已朽,铆钉松动,船长还在甲板上跳踢踏舞,试图用喧嚣掩盖舱底的汩汩进水声。我们不盼它沉没--一国动荡,殃及区域;我们只盼它赶紧靠岸检修,别在绝望中猛打舵轮,一头撞向礁石,还妄想把责任推给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