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POS机,几张信用卡,一个看似聪明的"财路",最终却将他引向了犯罪的深渊。

扬州市一小生意老板钱某,通过申请多个支付二维码,为十余位亲友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涉案金额高达850余万元。日前,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钱某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九个月,适用缓刑,并处罚金一万元。
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却隐藏着严重的法律风险。这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揭示了信用卡套现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01 案件揭露:小生意老板的"套现"生意
钱某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小生意经营者,为赚取外快,他开始涉足信用卡套现业务。
他通过网络交易平台申请了多个支付二维码,随后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发布信息,做起了"信用卡套现"的生意。
"发布这样的信息之后,有资金需要的一些人就联系到钱某。"邗江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施冬生介绍,"经过调查,本案钱某总共帮助身边的十位亲朋好友进行信用卡套现,涉案金额850余万元,他从中也收取了一定的好处费。"
银行监管系统发出预警,发现某用户信用卡账户异常,线索被移交公安部门。经侦查,警方锁定了信用卡持有人,并顺藤摸瓜找到了非法套现操作人钱某。
02 套现手法:从传统POS机到移动APP的演变
信用卡套现本质上是通过虚构交易的方式,将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转换为现金贷款。
传统套现主要依赖POS机。操作者通过POS机以虚构交易的方式刷卡,将信用卡额度转化为现金,并收取手续费获利。
随着科技发展,信用卡套现已从传统POS机延伸至移动互联网应用。如江苏灌南县的"海草生活"移动收款App,打着"小微商户收款神器"的旗号,实则为信用卡非法套现工具。
用户只需绑定身份证、储蓄卡,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点击"收付款"输入金额,扣除手续费后,消费金额在10秒左右便自动返还至用户绑定的储蓄卡。
这种套现App通过分层佣金机制发展大量代理。"海草生活"就发展了7000多名代理,代理费率一般在0.45%至0.53%不等。
03 法律定性:为何是"非法经营罪"?
许多人可能认为信用卡套现只是违规行为,但事实上,它可能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邗江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施冬生指出:"认为(信用卡套现)这个事情不大,但是一旦你帮助他人套现的金额达到一定额度之后,就会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构成刑事犯罪。"
信用卡套现之所以被定性为非法经营罪,是因为它未经国家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行为之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04 量刑标准:为何判处缓刑?
根据中国刑法,适用缓刑应当满足以下条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海草生活"App案件中,主犯吕某良因套现总额巨大,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600万元。而钱某仅判缓刑9个月,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法院可能认为钱某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在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案件中提及,钱某是为"十位亲朋好友"进行套现,并非面向不特定公众的大规模经营行为。
银行系统预警后警方及时介入,可能及时止损,降低了社会危害性。起诉书也未提及钱某存在其他从重情节。
05 巨大风险:套现背后的法律与金融隐患
信用卡套现不仅违法,还暗藏多重风险。一方面,它会扰乱金融秩序。灌南县检察院检察长魏震指出:"通过虚构交易,擅自改变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把它转变为现金贷款,使得发卡机构无法准确判断持卡人的资信状况和资金用途,违反了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对参与者个人而言,套现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银行也会加强对异常交易的监控,一旦发现涉嫌套现的行为,将采取冻结账户、追究法律责任等措施。
信用卡套现还可能被用于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危害社会安全。如山西太原的武某盗刷他人信用卡后通过套现人员取现,被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二万元。
06 正确用卡: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信用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和信用工具,应依法合规使用。
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便捷的消费和应急资金,合理利用信用额度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但绝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触碰法律底线。
信用卡取现功能收费较高,但这是合法使用信用卡的方式。而通过虚构交易套现,无论金额大小,都存在法律风险。
银行明确要求个人信用卡透支资金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更不得违规用于套现。
一旦帮助他人套现的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就会触犯刑法规定,构成刑事犯罪。信用卡套现绝非"零风险"的捷径。
类似钱某的案例在全国多地频发。静海区的王某为多人代还信用卡套现共计400余万元,违法获利7000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甘肃平川的陆某使用POS机虚构交易为他人信用卡刷卡套现、代还牟利,交易金额高达480万余元,同样因非法经营罪获刑。
"缓刑并非'高枕无忧',而是法律给予的改过自新机会。"一位检察官提醒,在缓刑考验期间,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接受社区矫正等监管措施,一旦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