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银行直供房不会影响楼市,买家低价“捡漏”,交易风险相对较小(3)

2025-11-14 14:54  华夏时报

不过,王玉臣也提醒,此类房源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例如,房屋的具体状况需要仔细评估,此类房源可能会因为空置较久存在维护问题或者房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买家在购房前最好去现场看房,核实房屋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低价快销缓解银行财务负担

有看法认为,银行直供房的激增,本质是银行应对不良资产压力与法拍市场遇冷的双重选择。当前上市银行不良处置需求迫切,而法拍房市场成交低迷,推动银行转向直售模式。

开源证券研报数据印证了银行的不良处置压力: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按揭不良整体上行,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20bp(即基点,1bp=0.01%),但由于按揭抵押品充足,同时利率调降亦大幅缓解居民端还款压力,降低了房贷客户违约概率,故当前按揭不良率绝对水平在各类零售贷款中仍最低,其风险仍处于可控区间。

同时,个人经营贷不良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30bp。不过研报指出,这并非代表经营贷风险失控:"我们认为当前银行对于经营贷不良倾向于留存于表内,而非表外处置,故造成经营贷不良积累推升不良率。"

法拍市场的低迷,则从侧面加速了银行向直售模式的转型。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1-10月,全国法拍市场各类法拍房源累计挂拍数量60.5万套,同比下降5.7%;房源累计拍次共105.8万次(同一标的物可能存在一拍、二拍等多次拍卖),最终成交拍品数量为13.8万套,同比下降2.4%,清仓率22.8%(成交拍品/交易截止拍品),总成交金额2048.7亿元,同比下降22.5%。

针对"银行直供房规模增长将进一步拉低房价、冲击二手房中介"的观点,柏文喜分析称,"银行直供房"是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下的阶段性手段,其低价特征会在局部、短期内对二手房报价和中介业务造成冲击,但体量与房源质量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压低全国房价的长期主因。

例如,从对房价的影响来看,目前银行直供房实际成交量只占同城二手房总成交的极低比例,普遍在1%-3%,尚不足以决定大盘价格,但低价挂牌会拉低小区或板块内的"最新锚定价",对业主和买家的心理预期形成压制。

同时,由于房源多为前期断供形成的不良资产,区位、楼龄、户型相对劣势,真正能与主流"刚需房"直接竞争的房源数量有限;只有在本身库存高、需求弱的外围片区,才可能出现"以点带面"式的价格下拽。而当价格跌到银行自认的"回收底线"后,挂牌速度会明显放缓,因此直供房对市场的"增量利空"是阶段性、一次性释放,不具备持续加码的能力。"市场后续走势仍取决于宏观经济、信贷环境与真实住房需求的变化。"柏文喜强调。

至于对中介市场的冲击,柏文喜认为,未来更大的可能是"银行+中介"合作,即银行作为产权方给出底价和风控底线,中介负责获客、带看、交易服务,双方按成交分成,既降低银行处置成本,也提升成交率。

李宇嘉认为,随着对银行业绩考核、资产处置力度的加大,加上地产下行后,表内部分不动产风险暴露加大,银行直接对接C端处置资产可能会增加,"因此未来银行端可能成为房源供给的一个重要渠道。"

其进一步强调,在止跌回稳处于关键期的情况下,必须要规范银行等机构的降价出售行为:不能为了单方面保障自己的债权,而进行无谓的(无效)降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