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言成真!外长取消访华,德国国内声音变了,中方这次不客气了(2)

2025-10-30 17:00  郑州广播电视报

社民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公开表示,瓦德富尔访华行程的推迟对德国外交政策传递出了"极其不良的信号"。社民党一派则认为,德国应当重新审视其对华战略,避免将意识形态置于经济合作之上。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务实的外交政策才是德国所急需的。然而,基民盟却坚持认为,只有在中方作出更多妥协时,德国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

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不仅在政治层面上激起了波澜,更在经济层面引发了巨大的忧虑。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无疑是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根据德国官方的最新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德国的对华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634亿欧元,超越了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这一数据背后是德国企业,尤其是汽车工业和高端制造业的依赖。在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中,像大众和宝马等巨头,每销售四辆车,就有一辆销往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德国在高科技制造领域,尤其是稀土资源的依赖,使得中德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然而,由于美国加征关税和中国日益严格的稀土出口管制,德国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处于停滞状态。此时的德国,急需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来打破经济困境。然而,瓦德富尔言辞中的不确定性和不明确态度,无疑将德国经济进一步推向风险的边缘。

这一切都让人不禁想起前总理默克尔在2021年卸任前的警告。当时,默克尔曾反复强调,德国与中国的"完全脱钩"将会对德国乃至欧洲造成严重的伤害。她表示,德国应采用"战略上明智的方式"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出于意识形态考虑而断绝经济合作。默克尔的立场一直是务实的,她认为中国市场对于德国企业至关重要,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稳定供应和中国市场的需求是不可忽视的经济动力。

然而,默茨政府上台后,虽然继续维持经济合作,但在政治上则更倾向于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之间的摇摆不定,使得德国对华政策陷入了困境。瓦德富尔的失误,不仅凸显了默克尔外交遗产的失落,也为德国国内的政策分裂和经济困境埋下了伏笔。

面对这场外交风波,德国总理默茨立即火速作出回应,保证即将访问中国的计划不会受到瓦德富尔行程推迟的影响。默茨强调,中德关系仍然是德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之一,德国将继续推动务实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稀土资源、科技创新等领域。然而,面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压力,默茨能否有效平衡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将成为德国未来对华政策的关键。

德国的外交迷局不仅反映了中德关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西方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的巨大挑战。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动和经济秩序的重塑,德国是否能够真正从战略高度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避免陷入意识形态的政治陷阱,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课题。默克尔的预言,正随着瓦德富尔的外交失误和默茨政府的摇摆态度,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