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奉陪到底,俄军导弹将进古巴,普京通告美欧:一个时代已结束

2025-10-11 22:16  头条

10月9日,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夫抛出了一项震动世界的提议。他明确表示,为了反制美国,俄罗斯完全可以向古巴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以及"榛树"导弹系统。

这番言论,并非一位学者的孤立狂想,而是俄罗斯对美国战略挤压的一次公开的、极具分量的"对等回应"。

斯捷潘诺夫的提议,精准而冷酷。他直接将此举与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议题挂钩。认为"这是对美国做法采取的对等行动"。

他的逻辑清晰得如同导弹的弹道:既然美国可以考虑将射程可达莫斯科的进攻性武器部署在俄罗斯的"后院"(乌克兰),那么俄罗斯自然也有权利在其传统对手的"后院"(古巴)部署能够覆盖美国全境的进攻系统。

需要注意,他的这个提议,直接跟俄国家杜马在最近批准俄古军事合作协议的事件,形成了共振。

斯捷潘诺夫解读道,这份已获批准的协议"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俄古两国的军事合作,并有助于俄……向古境内部署几乎任何进攻系统"。

他的言论,为这份看似框架性的政府间协议,填充了极具冲击力的实质性内容。

这不仅是分析,更是一种战略喊话,是说给华盛顿听的最严厉警告。

在俄乌战场陷入僵持、西方援乌武器不断升级的当下,俄罗斯的战略家们正在寻找一个能够"釜底抽薪"、迫使美国感受切肤之痛的支点。

美国可能提供的"战斧"巡航导弹,其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对俄罗斯的战略纵深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而俄罗斯学者提出的"伊斯坎德尔"系统,虽名称与当年不同,但其潜在的威慑效果却如出一辙--从古巴发射,可轻而易举地击中位于美国境内的任何目标。

斯捷潘诺夫直言不讳,认为这就是威慑美国的好方法。

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在古巴问题上展现战略进取,是一张应对国内国际双重压力的王牌。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背景下,此举能向国内民众展示克里姆林宫不畏强权、敢于"直捣黄龙"的强势形象,有效凝聚民族主义共识。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华盛顿的决策者同样面临艰难抉择。

报道中提到,现在甚至连特朗普的亲信也在劝他放弃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提供这种复杂武器将意味着美国"直接参与"俄乌冲突--乌军无法在没有美国军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它。

乌克兰当局坚持索要"战斧"以打击俄境内纵深目标,但这无异于要求美国亲手拆下阻止冲突升级的最后一道栅栏。

一边是乌克兰战场的急切需求,另一边是俄罗斯在加勒比海摆出的凌厉攻势,白宫陷入了一个典型的战略两难:是冒险升级以寻求突破,还是审慎收缩以避免直接对抗?俄罗斯在古巴的落子,精准地放大了美国的这一困境。

在这场由大国主导的博弈中,古巴绝非被动的棋子。

这个饱受美国封锁却始终不屈的岛国,可以说再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总而言之,俄罗斯批准跟古巴的军事合作协议,和美国方面讨论援乌"战斧"导弹,这两件在最近相继发生的紧密事件,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行动-反应"链,将世界再次带到了那个熟悉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