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各路军事网站密集跟踪报道了中国下一代新航母的消息,原因是大连造船厂的疑似是004航母的分段已经合拢成型,而从外形估算,004航母排水量可能高达12万吨以上,一举超越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超级航母,成为世界第一。
要知道这种体量的航母是美国都没造出来的,而中国一上手就造如此巨大的超级航母,到底有何深意呢?

毕竟航母的大小、构型从来都不是随便定的,直接跟一国的战略目标绑在一起,从这船的架子上就能看出未来对外战略的苗头。就说大连造船厂那几个已经合拢的分段,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不简单 -- 单单底部分段的宽度和长度,不光比 8 万余吨的福建舰壮一圈,连美国 10 万吨级的福特级都比不上。有估算说它全长能到 340 米到 350 米,这尺寸往海里一搁,光是气场就不一样。现在分段基本拼好了,就差航母底部的船头没装上,照这进度,最快明年初就能上舰岛,到时候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就能看得更真切了。

不过单看目前的线索,核动力的可能性已经挺明显了。卫星图里能看到,这些分段是直壁式结构,内部隔舱布局特别复杂,跟福建舰这种常规动力航母的设计不一样,反而符合核动力航母要装反应堆、屏蔽层和冷却系统的需求,而且尾部分段留的空间很大,像是给推进系统和辅助动力设备准备的,这在常规动力船身上可不常见。更关键的是,大连造船厂还新增了核设施专用码头,那些防护设施跟美国诺福克基地维护核动力舰船的区域差不多,再加上之前有军供企业的资料提过深度参与 004 核动力航母项目,虽然不是官方实锤,但这些线索串起来,指向性已经很明确了。

要是真按 12 万吨的体量造出来,这船的能耐可就大了。福特级能搭 75 架左右舰载机,004 凭着更大的甲板和机库,说不定能塞 90 到 100 架,歼 - 35 隐身舰载机、空警 - 600 预警机再加上无人机僚机,这空中打击群的规模和战力都得往上跳一个档次。更重要的是,核动力意味着航程几乎无限,不用总跟着补给船跑,能长时间在远海待着,这对远洋部署太关键了。而且中国的电磁弹射技术在福建舰上已经试过水了,弹射间隔短、故障率低,比福特级初期那动不动就掉链子的弹射系统靠谱多了,要是配上核动力提供的稳定电力,舰载机出动效率还能再提一截。

有人纳闷,中国为啥非要造这么大的航母?这就得从战略需求说起了。现在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广,"一带一路" 上的能源通道、贸易航线都得护着,要是远海出点事,没有能长期部署的强大舰队可不行。常规动力航母续航有限,想在印度洋、太平洋这些地方长期待着,得靠补给船跟着,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机动性就受影响。核动力航母就没这顾虑,能带着驱逐舰、核潜艇组成的战斗群,随时响应远海的安全需求,这可不是为了搞霸权,而是实实在在的防御需要 -- 毕竟海上交通线要是断了,对经济影响太大了。

而且这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跨越式发展",是一步步攒出来的家底。从改造辽宁舰练手,到自己造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上用电磁弹射,每一步都在积累技术。就说核动力吧,四川乐山的陆基原型堆 "龙威项目" 早就开始试验了,功率能到 500MW,专门给大型舰船准备的,还有 "玲龙一号" 小型堆也公开亮相了,这些都不是白给的。更别提马伟明团队的综合电力系统,为电磁弹射和未来的激光武器、磁轨炮铺平了路,这些技术积累才敢让中国往更大吨位的航母上闯。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官方还没拍板确认这就是 004 航母,国防部发言人只说 "根据国家安全需要推进航母建设",没承认也没否认。有军事专家私下说,就算真在建,核动力系统、电磁系统这些关键部件都得打磨好几年,整个建造周期可能要十年,现在看到的分段说不定还是技术验证平台,就像当年福建舰开工前也有类似的测试模块。毕竟军工项目保密严,外界看到点蛛丝马迹就容易往大了猜,咱们也得保持点判断力,不能把猜测当事实。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这船还在初期阶段,能让国外这么紧张,本身就说明中国航母技术的进步已经戳到了国际格局的痛点。美国福特级虽然设计先进,但服役头几年问题一堆,电磁弹射器故障频发,折腾了快五年才勉强能用。中国要是能在 004 上把核动力和电磁弹射的配合搞顺了,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后发优势。而且这船要是真服役了,中国海军就能从近海走向远洋,实现从区域海军到全球海军的转型,到时候全球海权格局都得重新算。

说到底,中国造这么大的航母,不是为了 "主导全球事务",而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从辽宁舰到现在的疑似新舰,每一步都透着稳扎稳打,不跟别人比速度,只按自己的节奏来。外界越盯着猜,中国越能在沉默里把技术夯实。至于这船最终会是什么模样,明年上舰岛之后就能多些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它是不是 12 万吨的核动力巨舰,都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重要一步,也是国家实力的真实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