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黄金白银急跌!谁按下了牛市的“紧急制动”?业内提醒来了

2025-10-18 15:32  头条

10月17日晚间,国际贵金属市场上演惊魂时刻。现货黄金盘中创4378.41美元/盎司历史新高后急转直下,最大跌幅超2%,最终收跌1.5%报4239.95美元/盎司;现货白银更遭重创,日内暴跌5.26%至50.493美元/盎司,创下近期最大单日跌幅。这场在连续10周上涨后的戏剧性反转,不仅是短期获利盘的集中宣泄,更揭开了当前贵金属市场投机狂热与基本面背离的深层矛盾,为持续高烧的牛市敲响警钟。

此次暴跌的直接推手是拥挤交易引发的连锁平仓。美国银行10月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43%的投资者认为"做多黄金"已成为市场最拥挤交易,远超"做多美股七巨头"的39%。COMEX黄金投机者净多头头寸在当周激增56655手,商品交易顾问基金(CTAs)维持历史最高多头敞口,这种极致的持仓结构使得市场缺乏增量买盘。当价格跌破4300美元关键支撑位时,程序化止损机制被触发,形成"多杀多"踩踏行情,黄金期货成交量当日达166517手,未平仓合约增至555796手,反映出市场恐慌性平仓的激烈程度。

政策层面的调控信号进一步放大了波动。

10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提示:"近期影响市场不稳定的因素较多,国际贵金属价格波动剧烈。请各会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紧随其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纷纷发声示警。

10月17日,上海期货交易紧急发布通知,自21日起将黄金、白银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4%,交易保证金比例相应提高。这一举措直接压缩了投机资金的杠杆空间,加剧了短期资金撤离。与此同时,全球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的联动异动形成共振,比特币24小时跌超5%,虚拟货币市场29万人爆仓,总金额近12亿美元,跨市场的风险偏好回落进一步传导至贵金属领域。

市场结构的脆弱性在此次调整中暴露无遗。技术面上,黄金价格与21日均线(3950美元)的偏离度达到历史极值,超买状态已持续许久。黄金波动率指数(GVZ)此前飙升至极端水平,反映出市场对看涨期权的非理性追逐,这种恐慌性买盘驱动的波动率一旦逆转,期权头寸平仓便会形成价格下行的加速器。白银市场的矛盾更为突出,尽管其连续五年处于供应短缺状态,2024年工业需求创历史新高,但兼具工业与金融属性的特性使其在投机资金撤离时波动幅度远超黄金,日内最低触及50.559美元/盎司,击穿关键支撑位。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贵金属行情与传统基本面的持续背离。理论上黄金与实际利率、美元指数呈负相关,但近期美元指数维持强势,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并未显著下行,黄金却逆势上涨。更反常的是,自4月以来黄金与标普500指数形成0.6的正相关系数,避险资产与风险资产同涨的格局,意味着投机力量已主导价格走势。摩根大通测算显示,黄金近期涨幅中仅30%可由实际利率下降解释,其余70%均为投机溢价,这种背离状态本就难以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支撑逻辑并未完全瓦解。全球央行购金潮虽有放缓,但仍保持历史高位,2025年前三季度净购金890吨,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至2302吨。美联储降息预期仍在发酵,市场对10月议息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高企,宽松周期开启将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仍建议投资者配置15%资产于黄金,认为其在债务货币化背景下的避险价值不可替代。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正处于短期调整与长期趋势的十字路口。技术面看,黄金4220-4230美元区域已转化为关键支撑位,若能站稳或迎来技术性反弹,否则可能进一步回调至21日均线3950美元附近。白银的工业需求支撑使其长期前景仍具吸引力,但短期需警惕投机资金进一步撤离的风险。普通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追高,可通过黄金ETF定投平滑成本,将其作为资产组合的避险配置而非短期投机工具。

后续需重点关注三大变量: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的政策指引、美国通胀数据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局势演变。若宽松预期落地,可能重启涨势;若通胀黏性超预期引发政策调整,则可能加剧回调。同时,全球央行购金节奏的变化与实物需求的承接能力,将决定此次调整是牛市中的健康回调还是趋势逆转的开端。

10月17日的金银重挫,本质上是市场对过度投机的自我修正,而非牛市根基的崩塌。在全球信用货币体系面临挑战、去美元化趋势持续的大背景下,贵金属的长期战略价值依然稳固,但短期需经历估值重构与情绪修复过程。这场震荡再次印证,任何资产的上涨都难以脱离基本面支撑,在狂热中保持理性,在回调中把握机遇,才是穿越周期的投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