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不少地区已经陆续公布了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0个地区公布了养老金计发基数,那么剩余11个地区何时公布计发基数?小编分析年底之前公布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虽然已经有地区20个地区公布但是具体养老金重算补发工作还未有省份正式开始,大部分地区通常会在12月份左右进行统一的1-12月份补发,所以还未公布计发基数的地区不用着急,该来的肯定会来的!
那么根据已经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可以看出,随着计发基数的公布,今年计发基数的调整相比较于去年涨幅,大部分地区是维持在1%-2%左右,比如上海涨幅1.03%,西藏2%,青海2%等等,仅有少部分地区涨幅未达到1%以上,比如海南0.7%,贵州0.72%等等,这里今年表现最为亮眼是黑龙江省,虽然2025年计发基数是7570元,但是涨幅达到了7.99%,目前来看是已经公布计发基数地区的最高涨幅了。
那么随着计发基数的公布,有部分2025年退休人员表示为何今年退休金变少了?是不是意味着晚退并不划算?
首先我们看到2025年计发基数的公布最早是在9月份开始陆续10月份不断有地区公布,所以如果在2025年已经办理完成退休的人员们基本上是在9月份或者是在10月初以前领取到的养老金待遇,那么通过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滞后性可以看到在当时办理退休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2025年计发基数尚未下发,未按照实际计发基数核算养老金待遇,所以这里也涉及到了2025年已经完成退休的退休人员们如果退休时未按照实际计发基数核算养老金待遇很有可能会涉及到养老金的二次核算以及重算补发!通俗点说,这类人员由于退休核算待遇未按照2025年实际计发基数核算,所以到手的退休金也并非实际退休金,还有一部分会通过待遇核算重新计算,并且将差额部分进行重算补发!
那么针对于晚退是否不划算?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养老金的核算公式根据: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总和,这里通过公式可以看出,养老金核算待遇只跟退休当年的计发基数以及退休人员的缴费基数以及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这里缴费年限包含了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的总和。
并且这里计发基数通常会跟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所以通常会逐年提高,我们比方去年2024年退休人员会按照2024年计发基数核算养老金待遇,那么2025年退休人员会按照2025年计发基数核算养老金待遇,通过今年已经公布20个省市计发基数的调整可以看出都是上浮有所增长的,所以这里计发基数晚退反而更加划算。那么除了计发基数以外还有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影响养老金,所以退休金高低还是主要根据退休人员未退休之前的缴费基数以及缴费年限影响的,秉持着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下,更高的缴费基数以及更长的缴费年限更容易在养老金待遇核算中获得优势。所以小编综合分析来看晚退不划算这一观点并不成立,如果退休人员想拥有更高水平的养老金待遇还是通过提高缴费基数以及延长缴费年限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