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产业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日前与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通电话,商讨中国对韩国造船业巨头韩华海洋旗下美国子公司展开制裁一事,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尽快解除制裁,同时与中国讨论稀土出口管控的问题。
【中国制裁措施落地,李在明派人与中国沟通】
先说制裁问题,中国在10月中旬宣布对韩华海运、韩华费城造船厂等5家韩华在美子公司展开制裁。
而中国的制裁行动,与韩华海洋在加速在美商业布局过程中的危险动作有关。
由于业绩严重下滑,韩华海洋为了扭亏为盈,决定与美国进行深度绑定,尝试从美国那边拿到更多订单,尤其是要参与美国海军的舰船维护,为未来争取美军的新船制造订单做准备。
这5家子公司便在韩华海洋布局美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韩华去年收购的费城造船厂,这是美国本土少数能够建造中大型船舶的商业船厂,未来有望成为韩华海洋承接美军订单的核心基地。
【韩国现在希望中国能够解除制裁】
美国政府十分支持韩华海洋的行动,认为在韩华海洋等他国航运业巨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美国本土的造船业有望迎来振兴。
这也就导致,在中国的制裁令出台后,韩国舆论普遍认为此次是"大国博弈韩国遭殃"。
但在事实上,韩华海洋此次"挨揍"一点都不冤枉。
在美国政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发起"301调查",出台相关限制措施后,韩华海洋便助纣为虐,主动致函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他们强烈支持美方调查行动,该公司代表还出席了美国政府组织的听证会,为美国发起对华限制行动提供借口。
【韩华海洋去年收购了费城的一家造船厂】
中国现在打击韩华海洋,就是要杀鸡儆猴,提醒所有韩国企业,中国不会干涉他们与美国的正常商业往来,但绝不会允许韩国企业配合美国,危害中国的合法利益。
考虑到韩华海洋的行动已经对中国的利益造成实际危害,其现在撤回对美国调查的支持也已于事无补,中国在新一轮外交沟通后,解除制裁的可能性不高。
此外,韩华海洋现在不仅积极在美国投资,还承接了美军的前沿维护订单,使用本土的造船厂为美军修船,首艘进入其本土造船厂的美军舰船--后勤补给船"沃利·谢拉"号已于今年3月完成维护,被重新交给美军第七舰队。
这种事实上帮助美国维持"第一岛链"体系,保持对华一线作战能力的做法,自然会让韩华海洋本身乃至整个韩华集团,成为中国潜在的制裁对象。
【韩华海洋已经于今年3月完成了"沃利·谢拉"号的维护】
只是在李在明上台后,中韩关系出现好转迹象,中国此次才没有扩大制裁范围,但韩华海洋股价仍旧因为中国对其子公司的制裁而大幅下跌,单日内跌幅一度超过10%,使得这家韩国船企损失惨重。
韩国总统府第一时间便开始尝试与中国进行沟通,希望中国解除制裁,但中国没有对此作出积极回应。
吕翰九此次打来电话,一方面是继续尝试让中国改变态度,一方面是要以此来试探一下中国对于美韩造船等领域合作的整体态度。
再说稀土管控一事,韩国的半导体等产业十分发达,中国现在的稀土出口管制确实有可能影响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的业务,而且韩美在军工产业联系密切,中国的稀土出口管控不仅直接限制了韩国自身的高科技军用设备生产,还间接削弱了韩国从美国获得雷达等设备的能力。
若是不能有效解决稀土管控问题,韩国多个支柱产业将会遭受冲击,这是任何一届韩国政府都难以承受的。
【韩国无法承受半导体等产业遭受稀土断供冲击】
李在明必须提前派人与中国进行沟通,为不久后自己在APEC会议上直接与中国高层商讨相关议题,并最终达成协议,确保韩国自身的供应链稳定打下基础。
只是考虑到美韩的军事合作关系,中韩就算能够达成稀土供应协议,也会是一份只涉及民用领域的协议。
多说一句,李在明政府和部分韩国企业,现在确实因为中美之间的竞争,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
韩国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受美国影响极大,李在明在很多事情上的操作空间有限,同时,韩国又不能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现在只能尽量在中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说到底,韩华海洋这顿揍挨得并不冤。它想靠积极配合美国行动,为自己扭亏为盈创造更多机会,却低估了选边站队的代价。中国的回应很明确:商业合作欢迎,但配合围堵绝不姑息。
对整个韩国来说,此次制裁更是一次有力的提醒:安全上绑死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这条路注定越走越窄。李在明政府和韩国企业若不能找出一条新路,那么韩华的今天,恐怕就是更多韩国企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