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受前期产能去化影响保持上涨。此外,近期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也加剧市场供应紧张。不过其他肉类价格仍保持低迷,7月牛肉与羊肉价格已下降至2019年以来的新低,分别环比下降0.9%和0.5%,均低于历史平均7月环比,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畜肉类价格的整体涨幅。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受高温多雨天气带动蔬菜价格快速上涨影响,7月CPI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从环比看,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涨幅处于近年同期较高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1.2%。受部分地区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9.3%和4.4%。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2.0%。
"7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2%,明显强于历史7月平均环比水平,主因是猪肉价格上涨助推了食品价格的季节性回升。"温彬表示,7月猪肉价格延续5月中旬以来的上涨趋势,当月环比上涨2.0%,同比则由6月的18.1%升高至20.4%。从原因看,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形成目前猪肉供给的周期性减少,此外,近期养殖户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也加剧市场供应紧张。
展望未来,冯琳认为,总体上看,8月食品价格上涨对整体CPI的推升作用趋于弱化。一方面,8月上旬蔬菜价格继续较快上涨,但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另一方面,近期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加快之势,但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背后是本轮生猪去产能力度温和,难以支撑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而伴随去年8月猪肉价格基数大幅抬高,今年8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有望出现显著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非食品中,暑期出游需求较旺,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2.1%、9.4%和5.8%,涨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占CPI总涨幅近五成。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暑假出游带动旅游住宿等价格走高,耐用消费品需求放缓导致非食品涨幅收窄。
冯琳预计,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之后,下半年政策面还会在促消费方面进一步加力,包括各地较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决定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将是楼市何时企稳回暖,这对当前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