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车站大厅的广播还在播报车次,人潮推着行李箱匆匆而过,谁也没料到,东一门的墙角正上演一场让人心寒的暴行--一名香港女游客醉倒在地,被陌生男子强行拖拽至墙边侵犯,整整10分钟里,往来行人或低头绕行,或假装未见,直到一名马来西亚学生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起发生在双十连假前夕的恶性事件,细节曝光后让全网脊背发凉。事发当天下午4点多,台北车站正值客流高峰,44岁的嫌犯邱某早就盯上了醉倒在地的女游客。这名有多次盗窃前科、正被通缉的男子,平时伪装成街友在车站游荡,见女子失去反抗能力,竟当众将她拖到墙边施暴。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现场的冷漠。据事后调取的监控显示,短短10分钟内,有近20名旅客从旁经过:有人瞥见后加快脚步,有人掏出手机瞥了一眼又收起,还有几名滞留的露宿者远远观望,全程无一人上前喝止,更没人抬手报警。直到就读于台湾高校的马来西亚学生在二楼候车时发现异样,赶紧拍下视频取证,又拉着同行的台湾友人冲向铁路警察分驻所报案,这场暴行才迎来终结。
可等警方赶到时,邱某早已逃之夭夭。警方靠着监控追踪和民众提供的线索,才最终将这名藏匿在车站周边的通缉犯抓获。更讽刺的是,受害的香港女游客直到酒醒后,才从警方口中得知自己遭遇了侵犯,如今已完成验伤并正式提告,那些沉默的旁观者,成了她记忆里模糊却刺眼的背景。
嫌犯落网的消息没能平息怒火,反而让"10分钟沉默"成了热议焦点。那位报警的马来西亚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仍难掩震惊:"车站里那么多人,怎么会没人管?太离谱了"。有网友翻出旧闻,发现这并非孤例:2016年台铁松山站爆炸案后,就有媒体批评台湾社会的"集体冷漠症",而近年捷运随机伤人事件频发,更让公众陷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自保心态。
更打脸的是,台湾明明在2023年刚修正"性骚扰防治条例",号称"最重可罚百万新台币、判3年徒刑",可再严苛的法条,在公共场所的沉默面前也成了空文。台铁事发5天后才姗姗来迟地发表声明,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还把原因归咎于"车站滞留人员增多",随后抛出"加强巡逻"的老套对策--要知道,2015年捷运砍人案后,类似的承诺早就说过不止一次。
就在这起事件发酵时,台北松山区又曝出类似案件:一名女骑手深夜撞见流浪汉拉扯独行女子,这次她没有沉默,直接驾车挡在受害者身前,终于带动路人合力制止了暴行。两起事件的对比格外鲜明:冷漠从来不是无解的死局,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就能打破"责任分散"的魔咒。
如今邱某已因旧案刑期被送进监狱,新的性侵指控还在侦办中,但台北车站的那10分钟,却成了一道刺目的考题。当监控摄像头拍得清施暴过程,却照不亮人心的缝隙;当法条写得再完善,却唤不醒旁观者的勇气,所谓的公共安全,又该靠谁来守护?
有人说"冷漠是自保",也有人说"出手需谨慎",但别忘了,对恶行的沉默,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如果是你在现场,会选择站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