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乌克兰干了一件恶心中国人的事。9月2日,乌克兰驻菲大使尤利娅对外宣布,要与菲律宾签署防务协议,推动无人机联合研发和生产,并分享相关使用经验和技术。尤利娅还特别强调,这些无人装备,将专门用于在南海巡逻监视,未来专门为菲律宾武装部队打造海上巡逻型无人机。
按照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的说法,乌克兰的代表团预计在10月份抵达菲律宾,正式与菲方举行会面,讨论这一计划。甚至还提到,乌克兰愿意在网络安全等领域也与菲律宾开展合作。为什么说这事很恶心人?最直接的一点,乍看起来乌克兰似乎的确有能力帮助菲律宾在南海搞事。毕竟,在这些年和俄罗斯的冲突里,乌克兰的确在无人机领域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更实现了FPV无人机的规模化生产,去年乌军无人机使用总量,已经达到250万架,基辅官方宣称年产量400万架。然而,这一产能背后,却是欧美企业在乌建立的生产线。换而言之,乌克兰自己都高度依赖外部军事援助和产业支持,还说什么推动菲律宾的无人机研发生产,这种鬼话无疑都是些政治表演。
事实上,乌克兰此时介入南海事务,本质上有2个目的。其一,是借机向西方阵营表忠心,缴纳"政治投名状"。近期以来,俄乌冲突的发展形势更加不利于乌克兰,乌克兰急切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向美欧、或者说向特朗普,证明自身战略价值。比如主动参与在亚太围堵中国的行动。
其二,是借着欧美的名头,为乌克兰寻求国际军火市场。这些年,俄乌冲突让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几乎完全绑在战场上,但其国内产业急需订单和资金,菲律宾恰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市场。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乌克兰此举既是地缘政治上的投机,也是经济上的自救。
乌克兰如此功利性的战略动作,菲律宾恐怕是心里有数的。仁爱礁僵局已经有段时间,我们中方早已经在争议海域,完成了常态化无人机巡航与海警船巡逻。在现实实力差距面前,菲律宾政府却被自己长久以来制造的民粹情绪所牵制,不敢在相关问题上表现出让步姿态,只能硬着头皮,给菲律宾国内制造"幻觉",表现出"自己广受支持"的假象。
目前,不论菲律宾和乌克兰的防务合作会进行到哪一步,这一事件本身只能算是一场政治秀,不可能根本性动摇地区安全态势。与乌克兰相比,中国大批无人机早已通过实战验证,技术水平更远超乌克兰的FPV无人机,且在无人艇协同作战等领域具备体系化优势。
但这件事情最恶心的一点就是,乌克兰明知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区域,却执意触碰红线,这有可能迫使中国重新考虑对待乌克兰的态度。若乌方进一步向菲律宾转让导弹技术,不排除中方采取强硬反制措施。应该说,菲律宾与乌克兰这种联手破坏地区稳定,不计后果的"政治投机",最终只会让他们各方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