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现困难还面临跨赛道竞争,All in AI能帮Keep减亏吗?

2025-02-06 13:59  观察者网

近日,运动科技公司Keep创始人王宁发布全员信《十载同行,向新而生》,纪念Keep成立十周年。他在信中明确表示,Keep未来将"All in AI",并拓展全球化版图。

点击查看大图

Keep创始人王宁 中国企业家杂志

王宁称,十年前在"中国健身硅谷"朝外SOHO启动的Keep,从一个初创项目发展成为如今服务全球数亿用户的运动科技平台,这期间经历了从对运动场景的最初探索,到运用AI算法、智能硬件以及多元消费品服务用户的历程,切实履行了从 "让世界动起来"到"激发每一次运动,让世界充满活力" 的使命。而Keep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拼搏与付出,已有累计4亿用户借助Keep开启运动习惯,而当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Keep将始终坚守初心。

王宁表示,未来十年,Keep将聚焦"All in AI",推动在线健身从推荐向生成转变;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硬件生态,实现软硬件融合的运动AI;让Keep品牌深入多元运动场景,与用户建立情感共鸣;积极拓展全球化版图,传播东方运动哲学与智慧。依靠团队敢打硬仗、永不言弃的精神,Keep将继续秉持"运动可以改变人生"的信念,迎接新十年的挑战,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受此影响,Keep早盘一度涨超22%,截至发稿,股价上涨21.47%,报6.28港元。

另一方面,Keep公布的最新财报为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Keep实现营收1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其中自有品牌运动产品贡献5.01亿元营收,是最大营收来源,占比48.3%,较去年同期增长7.5%。Keep称其专业跑步服饰自2023年推出后持续受到用户好评,2024年上半年跑步类服饰贡献销售占比提升,新推出的不伤地板软胶壶铃、肘撑健腹轮、多彩哑铃等产品,以及户外相关产品,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快速增长。

点击查看大图

keep京东店铺目前销量最高的产品分别是俯卧撑训练板、瑜伽垫和肘撑健腹轮,价格均不到百元。产品宣传图

Keep的第二大营收来源为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报告期内营收4.37亿元,占比42.1%,同比下滑2.6%,主要是由于虚拟体育赛事所产生的收入减少,但线上会员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部分的减少。同时,Keep的广告及其他收入0.99亿元,占比9.5%,同比增长42.4%,主要得益于线上线下整合广告服务的发展。

不过,Keep上半年经调整后净亏损为1.60亿元,虽然对比2023年同期已大幅收窄28%,但Keep除了自身一直以来的商业化变现难题外,还需应对被其他赛道企业围剿的情况。

由于运动产品行业门槛较低,华为、小米等品牌也纷纷推出了健身镜、跑步机等产品,并在产品内植入健身内容,试图通过硬件切入智能健身入口。与此同时,Keep的内容付费同样面临挑战,如今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布局了众多垂直于健身板块的内容创作者,用户获取免费健身课程资源的渠道增多,对Keep的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业务造成冲击,导致用户付费意愿受限,收入增长面临压力。

点击查看大图

为吸引新用户,整个2024年Keep已同8款游戏联名,但玩家参与课程的动力通常只是游戏实体周边。崩铁联名图

对此,Keep的应对方法是加大对AI产品的投入来降低成本。去年3月, Keep联合创始人彭唯就曾透露:Keep在线有5000节官方运动课程,其中15%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产。Keep将会继续投入AI资源,提升这一比例,包括在专业课程方向和运动数据方向同时发力,引入算法能力以提升专业度。Keep目前的"运动评估体系"可以在无心率设备下,每天为100万运动用户预估运动负荷、最大摄氧量、FTP等数据。另外,Keep还推出了AI助手Kiri,帮助用户生成专属训练计划,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

不过,虽然AI技术能够提升Keep的功能表现,但最终变现仍然要通过用户付费实现,而在当前的互联网大环境下,一款成熟产品想要继续实现用户付费的显著增长已经非常困难。或许AI能够给Keep带来的短期收益,更多体现在减少内容支出,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