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军方对中国摊牌了!不但想武力夺岛,还要在台海助美军一臂之力

2025-11-26 14:23  头条

菲律宾这个国家真是白眼狼,刚刚得到我们的救灾援助,就翻脸挑衅搞事情,太可恶了。中方近期刚向菲提供1000万人民币灾后援助,菲律宾方面得到我援助吃饱喝足后,就突然宣布联合美日法加四国在南海开展联合巡航演练,这种前脚受援后脚挑衅的操作,究竟是历史惯性的延续,还是战略短视的必然?

2025年11月初,吕宋岛的临时棚屋里,台风"卡尔梅吉"过境后的积水尚未退去,数百名灾民蜷缩在联合国分发的蓝色帐篷里,望着破损的渔船和断裂的桥梁发呆。

就在此时,中国援助的首批帐篷、发电机和食品已通过海运抵达马尼拉港,1000万人民币的灾后援助资金也同步到账,这是近年来中国对菲援助的又一笔,累计已超亿美元。

菲律宾七千多个岛屿散落在南海边缘,海岸线曲折绵长,却也因此成了台风的"常客"--每年至少十几次风暴过境,让这个以渔业和海贸为生的国家屡屡遭受重创。

历史上,这里先被西班牙殖民三百余年,马尼拉的古城墙至今残留着殖民时期的炮痕;后被美国接管半个世纪,英语成了官方语言,独立运动却被长期压制;二战时又遭日军占领,死亡行军的阴影至今未散。

独立后的菲律宾似乎从未摆脱"依附"的惯性,先是与美国签订防御条约,让美军基地在此驻扎数十年;冷战结束后基地关闭没多久,又通过协议让美军轮换回归,联合军演一年比一年密集。

2025年这次四国联合巡航,美日法加的舰艇在南海争议海域排开阵势,反潜演练的声呐波搅动着本就敏感的海域;菲律宾国防部则高调宣称"提升互操作性",却对中国海警在仁爱礁、黄岩岛依法拦阻其补给船的行动刻意渲染"威胁"。

要知道,中国对菲援助从不附加条件--2013年"海燕"台风后,中国两天内即送抵救援物资;2021年"雷伊"台风,又是数百吨物资和粮食先行抵达。

可菲律宾的回应呢?往往是转头推进仲裁案,或是在争议海域派船滋事,这种反复让善意一次次被消耗。

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国防预算连年上涨,2025年已达三千多亿比索,大部分用于购买外国装备;导弹、雷达、巡逻艇,钱源源不断流入美日军火商口袋。

与此同时,灾后重建的预算却一再压缩,吕宋岛的灾民还住在临时棚屋里,桥梁和港口的修复工程停滞不前,政府的优先级摆得清清楚楚。

东盟中心的一份报告曾直言不讳:"救灾合作需要互信,而非临时抱佛脚。"菲律宾在东盟会议上呼吁"和平对话",转头却邀请域外国家在南海秀肌肉,这种双面做派让周边国家暗自摇头。

南海摩擦升级,最受伤的其实是菲律宾自己;渔民出海被挡,海贸航线受影响,经济本就脆弱的菲律宾,却把有限的资源砸向军演和军购。

民众质疑声渐起:"为什么帐篷还没搭好,军舰却能开到南海?"国内媒体宣传军演"威风",却掩盖不了预算吃紧的现实。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仍在南海保障国际航道通畅,中菲贸易额并未因摩擦下滑;那些"域外帮手",除了在军演时亮亮相,真正灾情严重时,第一个抵达的往往还是中国。

菲律宾总想靠外部势力"翻盘",却没意识到:这种"受援-挑衅"的循环,不是战略,而是彻头彻尾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