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地门开”,明日处暑记得这几点

2025-08-22 11:03  头条

8月23日就到了处暑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暑气正式结束,天气开始转凉。

汉代《孝经纬》记载:"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者,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后十五日,斗指申,为处暑,言渎暑将退,伏而潜处也。"而《说文解字》中说"处"有 "处,止也",因此,处暑即"暑气至此而止矣" 的含义,所以,处暑即"出暑"。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节气,农作物即将迎来大丰收,农民们也忙着准备秋收冬藏。像沿海地区会举办开渔节,庆祝禁渔期结束,渔民们出海捕鱼,祈祷有个好收成。

处暑从古至今还有另一个传统习俗,就是祭祖迎秋!但今年,格外不同的是,处暑与七月初一撞在了同一天。

七月在民间被称为"鬼月"。而七月初一,则被叫做"鬼门关开"或者 "开地门"的大日子。

在古代,从这一天起,整个农历七月里,人们都在忙活着"祭祀"、"祭祖"。比如:七月初一鬼门关开,要祭祀;七月初二,开天门,要祭祀;七月十四、十五是中元节,要祭祖,而且一定要盛大祭祖;七月三十为"关地门",所以,这个月才叫"鬼月"。

传说中,地府之门会在七月初一这天开启,逝去的祖先会回到人间,接受后人的祭祀。如此一来,有些讲究我们就不能不重视了。

一、慎行

避免夜间外出,也尽量不要在墙角下、树荫下乘凉,更不要想着去野外野游。老人和体弱的孩童尽量不要出门……

夜晚走在街上千万别随意拍人家肩膀,民间认为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顶和两肩,拍打肩膀可能会熄灭肩头的火,让人容易被侵扰。

进入阴历七月,早晚温差很大,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容易阴冷寒湿,霉菌纷飞,所以,老话说"七月初一鬼门开,南墙下面别站人"。

再者,到了晚间,"放年假"的祖先们都忙着各回各家接受后人供奉呢,他们的作息时间刚好与咱们相反,所以,咱们晚上不回家在街上溜达,影响他们回家。

从安全角度来说,七月里还处在"秋老虎"时间段,早晚温差加大,但是空气中的湿度还是很高的。如果早点回家,吃了晚饭,坐沙发看个电视、打个游戏,吃点零食等等,哪个不比在闷热潮湿的夜晚在街上瞎逛要安全、舒服呢?

二、慎言

1、忌说不吉利的话:

古人认为,七月祭祀较为集中,要格外注意言辞。不要说一些诅咒、谩骂、消极的话语。保持言语的温和、恭敬,体现对传统和先人的尊重。

2、避免直呼他人姓名:夜晚尽量不要大声呼喊别人的名字,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当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更不能轻易应答,谁知道是"谁"在喊你?是不?

三、祭祀讲究

1、别偷吃祭品:七月初一很多家庭会准备祭品祭祀祖先。这些祭品是专门供奉给祖先的,不能随意偷吃。一方面,这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另一方面,祭品放置在外,可能会沾染灰尘或其他不干净的东西,食用后对健康不利。

2、尊重祭祀:如果在路上看到别人正在进行祭祀活动,要保持安静和肃穆,不要随意打扰或调侃。静静走过,表达对他人信仰和习俗的尊重。千万不能围观,不要踩踏纸灰,这可是大忌!

3、祭品讲究:一般来说,常见的祭品有水果、糕点、酒水等,摆放要整齐有序。过期的食品、破损的供品以及半截香等等,均不要上供桌。

四、处暑时节,饮食禁忌

1、避免过度寒凉食物:处暑后,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像冷饮、生鱼片等过度寒凉的食物,此时不宜多吃,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身体健康。

2、少吃辛辣燥热食物:虽然暑气渐消,但天气仍有燥热之感,辛辣燥热的食物容易加重体内的燥热,引发上火等问题。所以辣椒、花椒等调料使用要适量,少吃烧烤、油炸食品。

在整个鬼月里,除了初一的这些禁忌,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下期咱们接着聊鬼月的民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