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孟婆诞辰要摆卤鹅"的讲究吗?今天就是农历九月十三,在不少农村地区,这可是一年里少有的"拜孟婆日",热闹程度丝毫不输小节日--案上得摆着卤得油亮的大鹅,刚杀的土鸡、新鲜水果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一沓沓叠好的烧纸钱,老一辈说这样能求个轮回顺遂,连饺子都得包上,图个"团圆顺遂"的好彩头。

不过热闹归热闹,村里老人这两天总盯着天气预报念叨:"可别是晴天啊!"为啥九月十三晴天会让老辈犯愁?这就得提老祖宗传下来的两句农谚,句句都跟冬天的收成挂钩。
第一句是"九月十三晴,今冬一直干"。这里说的"九月十三"特指农历日子,要是这天太阳晒得人暖洋洋,连朵云都见不着,那可不是啥好兆头。老辈解释,这意味着整个冬天大概率少雨少雪,地里的小麦、菠菜这些越冬作物可要遭罪了--没有雨雪滋润,土地干得裂口子,小苗要么长得蔫巴巴,要么直接旱死,来年收成就得打折扣。
另一句正好反过来,"九月十三雨,冬天一冬雪"。要是这天能飘点雨,哪怕是毛毛雨,老辈反而会松口气。按农谚的说法,这预示着冬天会雨雪充沛,北方能落下厚厚的积雪,既能给麦子保温,又能冻死土里的害虫;南方也会常有降雨,不至于让农田干得见底,整个冬天都透着"水润润"的踏实。
又说"九月十三晴,三九暖洋洋",要是暖冬,麦苗疯长,营养不够,冬天也抗不住冻,还容易生虫,就更麻烦了,还有句老话"九月十三雷唱歌,三冬大雪下三场",打雷就好,冬天雪多,冷空气就活跃,地也湿润,雪盖着,麦苗不怕冻,融化了还能肥地,瑞雪兆丰年就是这个意思了。
再说"九月十三雨,来年粮仓满",下雨就好,冬天雨雪多,来年肯定有好收成,老农民就盼着下雨下雪,别晴天,真是年景好不好的预兆,所以大家都留意着,互相说说各地的天气,可不是小事。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天气预报这么准,老农谚还靠谱吗?其实这些说法不是瞎猜的,是老辈祖祖辈辈观察天气变化总结出来的经验,藏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就像俗语说的"农谚准不准,要看天照应",虽不是百分百灵验,但也是一种对季节变化的预判。
今天就是九月十三了,不管你那里是晴是雨,不妨看看老农谚会不会"应验"。其实不管天气如何,这些老话背后,都是老一辈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对土地和收成的珍视--这份朴素的愿望,可比天气预兆本身,更值得我们记在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