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极限施压到主动降温,美国的关税大棒这次为何不灵了?(2)

2025-10-17 11:00  头条

10月14日当天发布的《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把细节全摊开了。

它明确规定,船方或其代理人必须在船只抵达中国港口7天前,就老老实实地通报船只的建造国、船旗国、所有人等关键信息,并提前把钱交了。

这叫"事前申报",把管理环节直接前置,让你连拖延的机会都没有。

更关键的是第八条,它可以说是整个反制措施的"硬招"。

白纸黑字写明:没按规定缴费的船,"海事管理机构不得为其办理进出口岸手续"。

这话什么意思?

就是你的船来了,不交钱,就别想在中国港口装卸货,等于直接被"卡"在港口里。至于那些想钻空子、逃费开溜的船,办法也想到了:下次再来中国港口,旧账新账一起算,连本带利补上。

这一整套下来,环环相扣,把对方的侥幸心理彻底打消。

跟中方的沉稳布局一比,美国在这轮交锋中就显得有点急躁和摇摆。

就在中方宣布反制措施的第二天,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立刻加码,又玩起关税讹诈那一套,说要从11月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理由是报复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

这种极限施压他们玩得很熟,但这次,市场可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