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表最新讲话:中国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2025-09-04 16:15  头条

九三大阅兵已经结束,普京在归国之前,在发布会上用1句话结束了访华行程,也直接道出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据环球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结束为期4天的访华行程之际,于9月3日晚间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普京称此次访华之行,成果积极,而对于阅兵仪式,他则表示"所有活动都很精彩,非常棒,水平很高"。

普京

普京语重心长的话,直接道出了他心中所想,那就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最好还是全方位的,不仅局限于能源。因为俄罗斯现在的处境,需要中国投资、技术及市场,中俄合作也能实现双方优势的最大互补,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普京此次访华具体谈了些什么呢?主要内容有3类。第一类,政治上的战略呼应,普京专门夸中方的全球治理倡议,这可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实意。现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已经是风雨飘摇,多极化趋势正成为世界主流和替代者,中俄两国都主张多极化,所以普京的话,相当于是在国际舞台上中俄统一口径。

第二类经济上的务实合作,普京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引擎,可带领地区发展。这话是有道理的,比如中俄天然气管道今年输送量又创新高,中俄贸易额已连续5年上涨。

第三类一起维护历史记忆,共同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不只是走个仪式,是明着告诉外界"两国对二战历史及战后国际秩序的看法一致",这对双方的战略互信来说,是重要的加分项。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来,这次会谈没一句空话,每一项都是紧盯"巩固合作、扛住外部挑战"的核心目标,而这也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那在这场合作里,谁在出钱出力?答案是双方互相投入,这不是哪一方的单方面付出。中国的投入,是敞开的市场和对俄稳定供应链,与制造业技术投资。而俄罗斯的能源能畅通的卖到中国,俄罗斯农产品能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这些都是中国给的定心丸。

俄罗斯的投入,是在国际上力挺中国的核心利益。比如涉及台湾、香港等问题,俄罗斯从来都站在中方这边,这是两国政治交往上的基础。必须要分清的是,这种投入不是"谁求谁",是互相给对方最需要的东西。中国要能源安全和国际支持,俄罗斯要经贸往来和战略伙伴,双方各取所需,特别公平。

中俄关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跟5年前比,西方的态度更焦虑,而中俄的立场更硬气了。5年前,西方还想用制裁逼俄罗斯"离中国远点",现在西方已经默认中俄走近是板上钉钉的事。比如这次普京访华,西方媒体报道里少了施压的调调,多了分析相关影响的内容,态度转变十分明显。

中俄这边立场一直明确,甚至经历这事后变得更明确了。中国没因为西方施压就减少和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也没因短期经济压力就改变对华战略。这说明中俄两国合作早已过了"要看西方脸色"的阶段,现在是按自己节奏走的阶段。

那么为什么中俄要紧密合作?必要性有哪些?核心原因是"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推着往前走。从外部来看,西方对中俄的遏制是共同的麻烦。美国搞"印太战略"针对中国,同时还对俄罗斯搞了好几轮制裁,并借助北约对俄罗斯进行战略封锁围堵,中俄都面临着单极秩序所带来的战略压力,所以合作是必须选之路,不是可选项。

从内部来看,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俄罗斯需要稳定的出口市场缓解制裁影响,双方需求刚好对的上。这里的利弊很清楚,好处是双方抗风险能力变强,坏处是可能要共扛西方更多的连带施压。但从实际情况看,好处远大于坏处,因为不合作的风险更大。

这场合作里,没有谁单方面赢,是典型的"双赢"。中国赢的是能源安全和国际战略支撑,以及俄罗斯这一个上亿人口规模的市场,既不用再担心能源进口被卡脖子,在国际上也能有支撑,影响力和话语权更足。俄罗斯赢的是经贸出口和战略生存空间,能源有了稳定买家,就算被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不太大,国际上也能不掉影响力和话语权。

最后我们再看大趋势,中俄关系会往哪方向走呢?答案是"接着深化,不会走回头路"。从历史看,两国反法西斯战争时合作,冷战后一度一起扛西方压力,现在推动多极化时继续合作,每一次合作都顺着时代需求。从现实看,双方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利益绑得越来越紧,就算有短期分歧,也动不了合作的根本。普京的真实所想,其实就道出了俄罗斯不可能放弃与华合作,相反俄罗斯还希望深化合作,最好是全方位的,毕竟中国近些年军事力量发展迅速,而俄罗斯其实已经有些掉落队伍了,更需要外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