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源头的"闸门"一旦收紧,后端制造端会立刻缺料。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产能在中国,不是矿石稀缺,而是清洁炼化工艺难度高、成本吓人。别国愿掏钱,却不愿背环保与民众抗议的锅。
和资源闸门一同显现的,是替代市场的扩容。美国份额下滑的缺口,被印尼、沙特、尼日利亚等新玩家快速填补。他们要的不是高谈阔论,而是"交货准时、售后靠谱、价格别乱"的实际主义,这正是中国工厂的长项。
最典型是汽车。去年中国出口汽车580万辆,今年仅上半年就卖出308万辆,第一次把日本甩在身后。电驱、充电桩、BMS软件一起"打包出海",买家拿到的不只是车,而是整条服务链,这才是护城河。
有人依旧担心:美国要是自己开采稀土呢?问题在于深加工。就像会挖煤≠会做芯片。稀土里的杂质要经过上百道溶剂萃取才能得到磁材级氧化物,一条生产线动辄十亿人民币起步,环保许可耗时更长。
再看高端材料氮化镓。美国F-35的火控雷达需要它,但全球旅处理主产能仍在华南数个园区。对方想独立,得先把耗电、废酸、熟练技师全凑齐;这套账算下来,比买飞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