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一负责人身亡以防长:只是个开始

2025-09-01 23:17  头条

近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也门胡塞武装遭遇了一场重大危机,多名高官在以色列的袭击中遭受重创。按照路透社发布的消息,以色列突然发动了空袭,致使胡塞武装的"总理"以及多位"部长"当场死亡 。

据悉,遇袭时胡塞武装的高层很正在召开会议,而以色列军队能精准锁定这个时机,背后的情报工作估计发挥了作用。

而伊朗与胡塞武装关系密切,在中东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二者同属抵抗美以阵营。胡塞武装的受挫,无疑让伊朗在地区的战略布局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已经抵达中国,准备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这是他当选总统后的首次访华。

而就在佩泽希齐扬抵华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突然在社交媒体上,特意用波斯语和中文对中伊关系表态。

哈梅内伊表示,伊朗与中国作为亚洲东西两翼的文明古国,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具备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革性力量,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必将为这一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从国际格局变化来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快。

直观感受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最高领袖特意用中文发声,本身就传递出强烈的信号,不是随便的外交礼节,更像是一种主动拉近关系的姿态。

而目前,伊朗可是面临着诸多外部压力。

这几日,英法德三国已经宣布启动对伊制裁恢复机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伊朗实施制裁,在石油贸易、金融等关键领域设限。

而中东地区局势波谲云诡,以色列与伊朗剑拔弩张,对加沙与也门胡塞武装展开狂轰滥炸,如今,胡塞武装高层遇袭伤亡惨重 。

美国也曾轰炸伊朗核设施,尽管伊朗保有军事反击能力,但美以长期的军事威胁,使伊朗安全形势严峻。

在这样的困境下,伊朗在地区事务中急需外部支持。

伊朗总统此次访华,除了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很大概率上也是想争取中方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的支持,以及双方的战略合作,哈梅内伊用中文发文,更是凸显伊朗对深化与中国合作的迫切期待。

可以看到,哈梅内伊特意强调两国作为亚洲东西两翼文明古国,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也就是将中伊关系置于长远的历史和文明框架下。

很大程度上,哈梅内伊估计想用这种文化上的亲近感与认同感,消除合作中的潜在障碍,促进双方在更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

而哈梅内伊提及全面落实两国战略合作协议,更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2021年中伊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涵盖能源、基建、投资等众多领域,按计划2025年应进入全面执行阶段。

哈梅内伊此时发声,意在向中国表明伊朗已准备好推进协议落实,同时对冲西方制裁带来的不确定性,争取更多实质合作成果。

而用中文发文,相当于直接向中方传递善意,比通过官方渠道层层转达更能拉近距离,想让合作的民意基础更扎实些。

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提醒。

机会在于,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确实越来越重,有更多国家愿意主动向我们"示好",合作空间在扩大。

但同时也得看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终究是利益互补,伊朗的需求很明确,我们在回应这份善意时,还是得从自身战略出发,以及伊朗能拿出什么样的诚意。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互动就像下棋,每一步都有深意,但最终能不能走得远,还是看能不能找到彼此都舒服的节奏,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哈梅内伊这步"中文棋",算是递了个话头,接下来就看怎么把这盘棋下得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