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爆改一梯一户称公摊随便用 把20㎡电梯厅改成火锅厅

2025-11-15 16:14  头条

近日,一个装修 vlog 在互联网上迅速"出圈"。自媒体博主"小丁妹妹"晒出她的新家改造--并不是室内,而是家门外那块 20 多平米的公摊电梯厅。她把它刷墙铺砖、摆上沙发,装了投影幕布、加了绿植香薰,甚至和朋友 在电梯厅里吃火锅、追剧、休息,俨然一个"第二客厅"。

视频播放量一路飙升,不少人羡慕地直呼:"一梯一户就是爽!公摊都能当自己家用!"但质疑随之而来--"这是公摊,凭什么私用?""消防能过?出事算谁的?""以后邻居换人怎么办?"一时间,"公摊能不能私用"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

面对全网质疑,11 月 13 日,相关记者专访了当事人小丁。她给出了三个关键回应:一是 销售和物业当初明确说"可自行使用"。小丁回忆买房当天:销售告诉她:一梯一户,电梯厅自然归业主使用,物业也口头认可:不影响邻里即可这让她一直认为这是房屋"赠送空间"。

二是合同明确标注:公摊面积为私人使用更关键的是,小丁拿出合同,明确写着: 该处电梯厅公摊面积计入个人使用空间, 购房时需补交面积差价,她实际多支付了 4 万多元。她强调一句:"我不是占,是花钱买的使用权限。"

争议后,已不在电梯厅吃火锅,她表示,虽然空间是自己的,但鉴于网络热度及邻里感受,目前已停止在门外做饭、吃火锅等可能引发争议的行为。

公摊能不能私用?合同写了是否就"天经地义"?律师给出关键解释这件事一热,不少律师加入讨论。共识是:合同写了 ≠ 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原因主要有三点: 公摊归全体业主共有,开发商无权擅自处分;根据《物业管理条例》: 公共部位属于整栋楼全体业主共同所有, 开发商不能随便把共有区域"卖给你", 除非取得全体业主书面同意。即便合同写了,也可能构成无效条款。所谓:"契约虽立,亦需合乎公义;一纸难断公私之界。"

二是消防安全是硬红线,任何改造都不能触碰,电梯厅属于"消防疏散路径",摆:沙发,地毯,木饰面,电器火锅都可能形成致命障碍。律师直言:"火灾时 1 秒的阻挡,都可能是生死分界。"这不是个性化装修的问题,是 公共安全问题。

三是使用权 ≠ 改造权即便合同给了使用权,也不意味着: 可封闭? 可改为休闲室、厨房、影音厅? 可新增用电、用火设备? 可阻挡他人逃生路线?这就是"权利边界"的核心。

网友为何如此激烈?这件事戳中了 4 大社会焦虑。舆论为什么会爆?因为它不是"小丁一家的事",是全民都在关注的居住痛点。

1. 中国人对"公摊面积"的长期怨气,几十年来大家都在问:"我买了 100 平,但实际只有 70 平,公摊到底算不算我的?"小丁的做法,让很多人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她"真正享受到了公摊",而大多数人只能"被动买单"。

2.一梯一户的自由,是多数人触不可及的"居住理想"谁不想:电梯开门直达家门,公区几乎等于私区,不必与陌生人共享玄关,这件事点燃了大众的"理想居住幻想"。

3. 邻里纠纷时代,大家对公共空间格外敏感不久前的:"公共走廊养花","楼道堆放杂物","共享玄关归属权",都曾闹出大风波。电梯厅改造自然更敏感。

4.大家担心出现"示范效应"空间秩序被破坏,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干,那楼道不就乱套了?"

5.事件背后:现代居住观念与管理制度正在"脱节"这件事,本质折射出三个深层问题:

中国住房制度不够明确:公摊的权属界限模糊;许多买房人根本不知道:公摊到底:属于谁?能不能用?怎么用?哪些不能碰?小丁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物业管理与开发商的"口头承诺"埋下雷

销售一句"可以用",物业一句"没关系",未来能不能继续用?邻居换了会不会反对?消防检查能不能通过?隐患比空间本身大得多。

更深层的是--现代人越来越渴望"居住自由"每个人都想:少点规矩,多点空间,居住更像家,而不是规则缚身,小丁不是例外,而是大趋势的一部分。

"居之以安,安之以法;法不容私,私亦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