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2025-09-16 14:13  头条

"十四五"收官之际,北京呈上一份出色的答卷。在近期举办的主题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宣告2025年末经济总量将迈过5万亿元大关。这表明北京将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GDP达5万亿的城市,与深圳、广州、香港等城市拉开差距。

经济普查调整,京沪获益显著

京沪GDP能与广深拉开差距,部分缘由在于统计口径的调整。2018年的第四次经济普查和2023年的第五次经济普查,让京沪收获颇丰。两次经济普查,直接为京沪一次性增添6000 - 7000亿元的增量,而广深仅有1000亿左右。研发投入计入GDP,以及自有住房以"虚拟租金"形式计入GDP,这些调整使科研服务、新兴产业发达的京沪成为最大赢家。

产业支撑强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产业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基石。北京已构建起"双标杆引领、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信息服务业成为北京第一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规模稳居全国之首,保持每年至少跨越一个千亿级台阶的增速。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持续强化。制造业向新优化、向高迈进,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165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需求动力充足,消费投资双轮驱动

需求是北京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预计2025年北京市场总消费超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

消费新亮点层出不穷,潮玩、赛事、演唱会等激发消费活力。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平均每天就有5场活动。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7.5%,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引擎。高品质商业设施投入运营总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西单大悦城。

广深能否再度迎头赶上?

短期内,广深GDP很难追上京沪。北京与深圳之间相差整整一个东莞的体量。差距拉大,既因行政级别、国家定位悬殊,也有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的差异。京沪地位相对超脱,一个是政治文化中心,一个是经济金融中心,几乎所有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都难以绕过。反观广深,早年的先行先试权已不复存在,更多要靠自身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拼搏。不过,深圳已夺得工业、出口、市场主体、企业研发投入第一大市之位。

深圳与上海GDP之比从2000年的45%提升到68%,达到北京GDP的74%。但在细分领域,深圳已与京沪并驾齐驱甚至形成赶超之势。深圳已成为工业、出口、市场主体、企业研发投入第一大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近日获批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这或许会为深圳等城市注入新的制度红利,助力它们从"产业链高地"向"创新链与要素链双高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