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2025-11-03 16:42  头条

俄乌冲突的临界点可能出现,红军城的乌军开始投降,这能否让冲突真正实现停火?而在另一边,欧洲出现了"反乌克兰联盟",显然一些欧洲国家对援乌彻底失去耐心,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日前,俄罗斯国防部发布视频,声称被困在红军城的乌军已经开始投降。同一天,乌军出动"黑鹰"直升机,派出11名特种部队人员进入红军城。不过根据俄国防部的说法,这11人全部被击毙,并给出了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来证实。而从红军城的战况看,俄军的行动跟过去并无不同,都是三面包围,然后用优势火力覆盖唯一的通道。然而,乌军在通道即将被封锁的情况下,依然没有选择撤退,俄军最终决定发起"歼灭战",对红军城实施四面包围。

此外,经过3年多的冲突,俄军打击链的反应速度有了明显地提升。此前,俄军的打击方式是无人机搜寻目标,然后呼叫远程火力进行支援。但现在,俄军无人机发现目标后,马上就能进行多轮次的打击,这还是在有限物质条件的情况下做到的。因为相比乌军大量使用小型无人机,俄军已经构建了无人机+炮兵+轻步兵+电子战的低空作战体系,连排级别的单位都能独立进行这套战术。值得一提的是,乌军率先进行了无人机革命,但战场交锋不是单兵武器就能决定胜利,而是要靠体系,俄军在这方面笑到了最后。

而且在战争中,最重要的还是"获胜"。现在,俄乌两军的遗体交换比,已经达到了1:50,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比例。虽然不能通过遗体交换情况,就断定俄乌伤亡之比是1:50,但可以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俄军取得了大多数战斗的胜利。正是因为俄军赢得战斗很多,所以他们才能收容大量的乌军遗体。毕竟,只有胜利的一方,才能控制战场,并回收武器装备和伤员,迅速恢复战斗力。而战败的一方,将永远失去自己的武器装备、伤员。比如莫斯科会战,苏军付出的人员和武器装备损失,都比德军要大,但因为他们获胜了,所以可以通过"回收"来恢复战力。德军则因为遗弃了大量武器装备和伤员,战斗力大减。类似的情况,在巴赫穆特、库尔斯克都出现了,红军城也不例外。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到,若乌军在红军城战败,进一步增加损失,那么俄乌冲突大结局基本注定。想要逃避这种命运,基辅当局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远程火力打击,摧毁俄罗斯的能源工业,因为这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也是其动员能力的根本。如果特朗普能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这对乌克兰动摇俄罗斯的油气"国本"是有利的。但特朗普根本不想升级局势,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反而是美俄《中导条约》被美国废止后,俄军可以把9M729巡航导弹投入到战场,这款武器不仅可以通过陆基平台发射,而且数量很多。接下来,乌克兰面临的空袭,无论是力度还是规模,都将进一步提升。

在这个时候,一直援助乌克兰的西方阵营,内部也出现了"异变"。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三个中欧国家联合起来,要组建一个"反乌克兰联盟",阻挠欧盟持续援乌的政策。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捷克的右翼政党"ANO"赢得了大选,前总理巴比什确定回归。而在竞选期间,巴比什就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进行呼应,都表示要切断对乌军援。中欧三国的做法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在经贸上一直与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军事上则多次呼吁劝和促谈。更重要的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很多欧洲国家意识到,一直实施激进援乌政策的欧盟,并不考虑欧洲的利益,更像是美国的"战略工具"。因此,中欧三国联手,大概率会造成连锁反应。

但即便西方国家停止援乌,还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普京会不会停?如果红军城被俄军控制,那么乌克兰中部地区将门户大开。事实上,在红军城战役持续期间,俄军已经攻入了第聂伯州,没有遇上强力阻击,这也说明乌克兰的防御力量已经被大量消耗,无法顾及所有战线。后续,俄罗斯的停火条件只会越来越多,西方将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