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冬,无论多忙,牢记:1要躲、2要腌、3不动、4不晚、5不吃

2025-11-06 11:12  头条

明天就是立冬了。这天一过,可就正式迈进冬天的门槛了。在咱们老祖宗看来,节气转换的当口,最是讲究,做好了,能安安稳稳、顺顺当当地度过一季。

这立冬的老规矩总结起来,就是"1要躲、2要腌、3不动、4不晚、5不吃"。这都是前人传下来的生活智慧。

1要躲

立冬时节,寒气初盛,冷风也透着刺骨的劲。尤其是早晚,寒气最重。老祖宗讲究"避寒就温",这时候就别迎着大风出门了,也别去人多凑热闹的地方,免得受了寒邪,或者染上时疾。

2要腌

过去没有冰箱,为了冬天有菜吃、有肉食,人们就发明了腌制的方法。立冬前后,正是腌白菜、雪里蕻的好时候,也是开始制作腊肉、香肠的时节。这不仅仅是储存食物,更是一种顺应时节的生活仪式。

3不动

1. 不动气:冬天主藏,精神也要保持安宁。尽量别生气、别激动,情绪平稳,身体的气血才能顺畅,阳气才得以固守。

2. 不动汗:冬天活动,要讲究个"微微出汗"就好,切忌大汗淋漓。出汗太多,毛孔张开,寒气容易乘虚而入,反而消耗了身体的元气。

3. 不动肾:中医认为冬对应肾,是藏精的季节。所以要节欲养精,避免过度消耗,好比给来年的春天攒足生长的本钱。

4不晚

立冬之后,昼短夜长,咱们的作息也要跟着太阳走。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点睡觉,是为了养护阳气;晚点起床,等太阳出来暖和了再活动,是为了保护阳气不受寒邪的伤害。

5不吃

比如冰镇的饮料、寒凉的瓜果,还有糯米做的黏食,以及不好消化的硬物。冬天人的阳气内收,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对较弱,这些食物吃下去,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导致肚子不舒服,消化不好。

总而言之,立冬的这些老规矩,从"躲寒"到"不吃",核心都围绕着一个字--"藏"。藏好身体的热量,藏好精神的元气,藏好生命的能量。顺应天时,好好休养,就是为了积蓄力量,迎接来年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