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4次!特朗普对中国另一领域出手,外交部反应不同寻常

2025-05-28 09:23  头条

据商务部网站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企图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发表谈话。

美国商务部近日发布指南,以所谓推定违反美出口管制为由,企图在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包括特定的华为昇腾芯片。美方措施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保护主义做法,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剥夺其他国家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的权利。中方认为,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就在美国将对华新关税提上日程,试图在芯片电池高科技领域围堵中国时,北京传来好消息,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取得重大突破,3.0版全面落地,向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的保护主义打出一记重拳。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意味着中国东盟超大市场的构建有了重要制度性保障,并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使双方发展繁荣有持久的动力。面对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挑战,东盟各国也看清了形势,不愿意跟着美国的步伐,转而主动与经济和地理上关系更近的中国合作。

另外,在此次G7财长会的联合声明中,有关"中国"的议题完全消失,"贸易"仅被提及一次且未涉及关税,故意避开也是一种不寻常。而且,在美方想要让盟友"选边站"的时候,还在用关税向盟友施压,这种"美国优先"的双标做法,很大概率上让G7内部的信任危机达到顶点。按照欧盟的说法,欧盟还在私下试图推动在声明加入批评美国关税政策的措辞。其实,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打这种如意算盘,美国一直试图巩固其霸主地位,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压,中国便是其重点针对对象之一。

据外交部消息,5月22日中美副外长通了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外交部的消息字数不多,结合目前中美的关系,很容易便能推断出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即还未撤销的关税,美国对华采取的芯片管制和新关税,以及中美关系。中美下一轮磋商还没开始,美国这样急不可耐的行动表现出其手中没牌,试图凭空造牌,以便在下次的谈判中手里多一些筹码。

特朗普(资料图)

当外界都认为两国关系正在走向缓和的时候,美国这边却突然来了个巨大的转向,一周内连续4次对中国"动手"。这四次分别是在关税谈判次日,美国就要求"全球禁用中国AI芯片";第二次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宣读了国务院对中国实体的制裁;第三次是美国召开听证会,准备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的关税,目前还没有开始实施。第四次是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网站发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活性阳极材料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公告,并裁判中国此类电池材料"涉及违法",预计未来会采取行动。

"切香肠"?就是一片一片割,让你疼,但不至于疼到立刻掀桌子。 相较于全面关税战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这种针对特定领域、特定企业的精准打击,似乎能更好地规避中国的全面报复。中方在反制时往往遵循"对等"原则,打击面通常不会超过美方。美国似乎吃准了这一点,把打击分散化、多层次化,让你疲于应对,难以形成统一有力的反击。今天打你的AI芯片,明天制裁你关联伊朗的实体,后天瞄准你的港口设备,大后天又查你的电池材料……每一下都挺狠,但又好像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的回应,不是逐条还手,而是组合式、一体化的回击--有打击、有限制、有替代、有布局。反击不仅针对当下,更提前应对未来可能升级的战线。特朗普习惯频繁出招,用小动作制造持续对抗。但在中方的组合拳下,他很可能会发现,这不是一场可任意"切片"的游戏。对等不再是唯一选项,战略性、前瞻性、结构化的博弈才是主旋律。"步步为营,寸寸为夺。"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刀锋之下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