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核心不仅是文字上的表述,而是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冲突。民间与国民党强调历史真相和民族认同,而民进党却用"台独两国论"逻辑切割历史,把台湾光复、抗战胜利、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淡化成"可选择记忆"。这种做法不仅损害台湾人民对历史的真实认知,也无异于割裂两岸共同的文化和血脉认同。历史是死不了的,事实不会因为政治立场而改变。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是不可争议的历史节点,是中华民族在极端困境下浴血奋战赢来的成果。
首先,岛内民众和历史研究者对民进党当局的历史教育失望,教育的延续性和公信力受到冲击。其次,这种淡化历史的做法,为台独意识形态提供了温床,制造历史记忆割裂,破坏两岸文化认同基础。第三,大陆通过纪念活动和阅兵,强化了历史认同和民族记忆,也让岛内民众看到抗战历史的完整面貌,形成对比效应。这不仅是历史教育的问题,更关乎两岸关系与台海局势的长远稳定。
赖清德当局的政治立场、岛内民间团体和国民党对历史的坚守、大陆纪念活动对舆论的影响、历史记忆的教育传承。每一项都直接影响台湾社会对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的认知,也影响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民进党当局若继续淡化历史,只会在历史正义面前失分,而民间与大陆纪念行动则会让历史记忆不断被拉回正轨。
这不仅是历史事件纪念的问题,更是一场关于民族认同、历史教育和政治立场的较量。赖清德若继续回避历史、淡化抗战胜利,就等于割裂台湾与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血脉;反之,民间和国民党的纪念行动,以及大陆积极缅怀抗战历史,则是在提醒世人:历史的真实不能被抹杀,台湾光复、中华民族抗战精神,是任何政治操作都无法改写的事实。80年前的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荣光,80年的台湾光复,是历史不可撼动的真实,忘却它们,便是对先烈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