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联合国吵起来了,美方不许中国做一件事,中方霸气

2025-08-10 09:42  头条

据直新闻报道,在联合国安理会那庄重而又充满博弈的殿堂里,每一次会议都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势力为了自身利益与国际话语权激烈角逐。而2025年7月31日的那场会议,注定会在国际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俄罗斯本想借"西方援乌武器"议题,在舆论上对西方来一次有力反击,可谁能料到,美国代表约翰・凯利却像个搅局者,瞬间把这场辩论变成了针对中国的"批斗大会",声称"中方对俄支持延长了战争"。但他们没想到,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仅用一句反问,便让整个会场陷入安静,那句直击要害的话是:"美国自己仍在购买俄罗斯化肥和核燃料,凭什么要求别人切断所有贸易?"

美军"俄亥俄"级核潜艇(资料图)

自俄乌冲突爆发,美国便以"世界警察"的姿态,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企图从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将俄罗斯逼入绝境。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还不忘对中俄正常的经贸合作指手画脚,试图将中俄合作抹黑成俄罗斯军事行动的"帮凶"。可事实上呢?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和农产品占比超60%,这些领域均为满足民用刚需。反观美国,自己却在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与俄罗斯保持着大量贸易往来。2024年美俄贸易额达35亿美元,美国从俄罗斯进口化肥保障本国农业,进口核燃料维系能源供应,这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标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面对美国代表毫无根据的指责,耿爽代表中国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从法理层面,耿爽强调中俄贸易严格遵循国际法,联合国安理会从未通过任何限制各国与俄正常贸易的决议。美国以国内法实施"长臂管辖",对中俄贸易横加干涉,完全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是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在事实层面,中国对军民两用物项出口实施严格管控,2024年出台的《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明确规定,所有交易需经多部门联合审查,确保不涉敏感用途。美国所谓"俄军装备中发现中国零部件",多为全球通用标准件,并非专门军品,根本无法证明中国在通过贸易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从逻辑层面,耿爽直击美国双标痛点,质问美国既然自身都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有什么资格阻止其他国家正常合作?这一连串有理有据的反击,让美国代表无言以对,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与底气。

美国在此次事件中所展现出的霸权行径,背后隐藏着三大悖论。其一,言行分裂。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最大军火商"角色,截至2025年4月,累计向乌克兰提供1233亿美元军事援助,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海马斯"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加剧战场对抗,却指责中国通过贸易支持冲突,完全无视自身持续"递刀子"的事实。其二,双重标准。美国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化肥、核燃料定义为"民生必需",却将中俄能源合作妖魔化为"军事融资"。这种对自身和他国贸易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完全是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而随意制定的规则。其三,秩序破坏。美国所谓的"国际规则",实则是以"美国利益"为核心,在安理会频繁曲解决议,在经贸领域无视WTO规则实施单边制裁,2025年1月将中国山东联合能源管道运输公司纳入制裁清单,直接干预中俄能源合作,破坏国际秩序。

特朗普和普京(资料图)

这场在安理会的激烈交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际社会,发展中国家虽大多未公开表态,但通过支持"中俄贸易合法论",表达了对美国霸权行径的不满。金砖国家扩员至11国,便是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厌倦的有力证明。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32%的反制裁案例针对美国"长臂管辖",显示其霸权行径正遭遇系统性反弹。

在安理会内部,美国滥用议程设置权,导致安理会陷入"西方VS中俄"的两极对抗,2025年7月安理会通过第2787号决议时,中俄等3国弃权,反映出部分成员国对"决议被曲解滥用"的担忧。而中俄面对美国制裁压力,加速推进本币结算、能源管道建设等"去美元化"措施,2025年8月,中俄启动"北方航道"常态化运输,年货运量预计突破8000万吨,还签署《军民两用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制度性安排回应国际关切,为大国互动树立新范式。

特朗普(资料图)

这场安理会的交锋,是中美俄在国际秩序构建上的一次激烈碰撞。美国妄图凭借霸权操控国际规则,打压中俄发展,却在耿爽的反问下原形毕露。它让我们看到,霸权主义不得人心,国际社会渴望的是基于平等、公正、法治的国际秩序。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中国将继续坚定地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与霸权主义作斗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