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进京,不准出京,明清的藩王制度,到底哪个更高明?

2025-10-23 16:14  搜狐

 不准进京,不准出京,明清的藩王制度,到底哪个更高明?

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明清两朝的历史故事,例如明朝的三大营、清朝的京营八旗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明清两朝对于藩王分封制度。也许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明朝把藩王们,分到到了各地。清朝则是把藩王们,全部聚集在京城。那么,结合明清两朝的制度模式,到底哪一个更高明?

首先,我们聊聊明朝的藩王分封制度。公正客观的说,明朝在分封制度上的失误,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南明五帝的格局,也有这个历史渊源。明朝建立的初期,朱元璋把儿子、孙子们,分封到了全国各地,例如燕王、秦王、晋王、蜀王、周王等等。每一位藩王,拥有一定的军队,并且掌握当地很大的控制权,逐步成为了"半割据模式"。

这样的模式非常危险,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教训惨痛。最终,历史再次证明,在皇位面前,血浓于水"也不纯"。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成为了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以后,为了防止其他的兄弟"照猫画虎",朱棣一步步收回了各地藩王的军权和其他各方面的权力,但各地藩王仍然分封在各地。

在明朝初期,这样的分封模式,没有太大的问题,甚至有利于维持对各地的控制。但是,历经几代人以后,各地明朝宗室的人口数量,出现了滚雪球式增长。由于明朝没有爵位降级的制度,几代人之后,明朝各地的宗室,对于各地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进入明朝后期以后,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剧。第一,明朝宗室人数又翻了几倍。第二,明朝北方各省,遭遇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例如旱灾、水灾、蝗灾、地震等等。在上述几个因素,相互叠加以后,负面作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