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进京,不准出京,明清的藩王制度,到底哪个更高明?(2)

2025-10-23 16:14  搜狐

与明朝对待宗室的态度相比,明朝入关以后,对待宗室的态度,很明显,吸取了各种经验教训。尤其是在历经三藩之乱以后,清朝的基本框架,已经成型。清朝对于宗室们的态度,堪称经典。第一,清朝把宗室们,全部集中在京城,不能轻易出京。第二,清朝设计了隔代降级的爵位制度。换而言之,除了铁帽子王之外,其他的爵位,都会隔代降级。

例如父亲是亲王,儿子只能是郡王,孙子只能是贝勒,而且继承爵位需要专门的考核。这样一来,历经几代人之后,如果家族中没有出现什么"牛人"。那么,这一脉的宗室,地位会迅速下降,逐步淡出了核心圈层。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不会出现宗室藩王割据、谋反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宗室人员的数量,降低财政压力。

从明清两朝各方面情况来说,清朝对于宗室的管理模式,很明显吸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比明朝更加完善和高明。尤其是隔代降级的制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清朝初期,一些赫赫有名的宗室支脉,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已经不再显眼。依靠这样的方式,降低不稳定因素,同时,有利于在宗室中选拔有用的人才。

明朝对于各地宗室们的防范,非常严重,严禁离开封地。同时,无论是从政、统兵,还是其他各个方面的限制,非常多。到了明朝中后期,各地的宗室内,很难(也不敢)出现各种类型的人才,只能充当"超级富家翁"。清朝在这方面,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结合宗室聚集、隔代降级等一系列制度以后,能够在宗室中,选拔各种类型的人才。在清朝后期,宗室内还能出现各个类型的人物。当然,即便是清朝对待宗室的态度,也属于相对"高明"。其自身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仅仅是相对明朝,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