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没料到,中方反制让其陷入困境

2025-10-21 11:20  头条

日前,荷兰公然"强制接管"中企旗下的安世半导体,还装模作样表示"此举与美国无关"。然而荷兰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中国不是他们能挑衅的存在。很快,中方2把反制利剑出鞘,先是升级稀土出口管制,随后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来自中国的子组件和特定成品部件。对这个情况,荷兰难以承受,因为仅中国东莞的封装工厂,就承担了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而稀土又是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中方两项反制措施,直接让荷兰乃至整个欧洲的半导体供应链都陷入瘫痪,还对汽车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方反制实施还不到48小时,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就对华喊话,提出用谈判解决安世半导体问题。

有分析指出,荷兰"强抢"中企旗下子公司,除了"替美国办事",还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荷兰政府想要迎合国内民意。近些年,西方世界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他们的竞争力持续下滑,根源是"自由市场"。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西方在经贸领域"过于追求程序正义和法治",结果"拖累了"自身的发展。原本这种说法只是极少数人支持,但随着西方制造业"空心化",经济下行,通胀居高不下,越来越多地声称要求"用结果正义取代程序正义"。换而言之,只要能实现国家发展,采取任何措施都可以。而在这股转变浪潮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巨兽",又是美西方定性的"最大战略对手",自然被盯上了。

其次,对大国博弈,不少国家觉得自己可以趁机捞取利益,还认为博弈越激烈,自己获利的机会越多。这种想法的根源,是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跟随美国赢得冷战后,吃到了苏联解体的"红利"。现在,看到中美博弈愈演愈烈,这些国家认为若能帮助美国赢得胜利,他们又能再吃到一波"获利",而且出了问题,还有美国顶上。比如印度就曾出台了一个"制造业发展计划",但投入不到300亿美元,就是坐等中国与美国博弈失败后,承接从中国外溢的产业。结果等了8年,印度也没有等到他们想要的结果,所谓的"发展计划"也破产了。

从荷兰的情况看,他们直到现在,还在竭力狡辩"接管安世半导体是基于自身考量的判断,跟美国无关",似乎觉得只要这么说了,就不会被中方反制。然而,中方已经完成了对相关事件的调查和充分论证,不会相信荷兰的解释。而且,荷兰的"强盗行为",只会推动中国进一步完善对等反制机制,升级威慑力。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已经"不守规矩"了,中方完全可以推动构建真正公平、公正的贸易框架,给他们立下"规矩",不得"政治干涉"贸易活动。而且,中方立下的"规矩",需要有严厉的奖惩机制,让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实施类似荷兰的做法。大量事例已经证明,仅靠善意无法维持公平公正,得有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