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女友陪驾”热销,导航语音暗藏“软色情”!网友:“妻离子散”语音包(2)

2025-10-29 15:43  大河报

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店铺,其商品详情页展示了多种音色选项,并承诺"保护隐私、发货快"。与客服沟通时,对方为自动回复,直接引导付款并备注邮箱。

记者随机点开一家店铺,与客服的沟通全程为自动回复。记者花费9.9元下单后,邮箱立刻收到了一个压缩文件,内含上百个MP3音频片段和一份"安装教程"。这些音频文件的命名十分直白,例如"超速-喘息"、"到达-奖励"、"右转-温柔"等。

在路测中,这些语音将标准的行车指令,用一种刻意压低、仿佛贴在耳边的声音进行播报,并夹杂着明显的喘息和拖长的尾音。例如,它会将抵达目的地的提示,扭曲为带有下一步暗示的私密邀请。整个过程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具有挑逗性的暧昧氛围。

律师:不仅是违规,更是违法

这项生意的新玩法,也带来了更复杂的法律问题。河南金纬律师事务所张扬律师表示,利用AI技术克隆他人声音并用于商业目的,构成了对他人声音权益的严重侵犯。

"声音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受到法律保护。"张扬指出,"AI克隆声音不同于简单的模仿,它能高度逼真地复制他人声音的特质,侵权性质更为恶劣。如果商家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明星声音制作语音包牟利,不仅侵犯了明星本人的声音权,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

他补充,这种行为甚至可能触及更深层次的法律问题,例如用于训练AI模型的声音数据来源是否合法。

除了知识产权的纠纷,这些语音包最直接的风险,是会影响操控方向盘的驾驶者。

张扬强调:"导航的首要功能是清晰、准确地传递信息,保障安全。带有强烈性暗示和挑逗性的语音,极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并可能诱发不安全驾驶行为。"

同时,这些打"擦边球"的语音内容,也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根据《电子商务法》等相关规定,平台对平台上的商品负有审核与管理责任。对于销售此类信息的商家,平台应当履行其监管职责,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