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已陆续启动,全国多地近日公布了具体标准和时间。记者梳理国家医保局政策及多地执行细则发现,今年缴费规则出现三大核心变化:全国基准线涨至410元/年,但地方差异显著;集中缴费期普遍缩短;断缴后等待期延长。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钱袋子",以下是必须掌握的关键信息。
一、缴费标准:全国基准涨30元,地方差异拉大
2026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继续遵循"国家指导+地方调整"原则。根据国家医保局政策框架,全国基准线从2025年的380元/年上调至410元/年,但各地可根据经济水平上下浮动:
• 经济发达地区:浙江、江苏等地普通居民缴费标准达450-500元/年,如浙江舟山市成年人缴费770元/年(含长期护理险30元),政府财政补助同步提高至1540元/人。
• 中西部省份:河南、山东等省维持410元基准线,但对低保户、特困人员实施减免。例如,河南低保户仅需缴费50元/年,特困人员全额免缴。
• 特殊群体倾斜:60周岁以上老人、重度残疾人等可享受政府代缴。如内蒙古准格尔旗为60周岁以上户籍居民全额代缴医保费,每年为家庭节省800元。
关键提醒:缴费标准以当地医保局通知为准,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拨打12333热线查询。若发现缴费金额与邻居不同,可能是因户籍性质(城镇/农村)、参保身份(学生/成年人)或特殊群体资格差异导致。
二、缴费时间:多地提前截止,错过再等一年
2026年居民医保集中缴费期普遍从2025年9月1日开始,但截止时间大幅提前:
• 多数省份:如浙江、河南、青海等地将缴费截止时间从往年的次年2月底调整为2025年12月31日。青海省更将集中缴费期缩短至2025年9月1日-2026年1月31日,逾期参保需等待3个月才能享受待遇。
• 大学生群体:大连市大学生缴费时间为2025年8月20日-12月25日,可按学制一次性趸缴,避免每年重复操作。
• 新生儿政策:出生6个月内参保可从出生之日起享受待遇,超过6个月参保则需等待3个月。例如,温州新生儿上半年出生需缴630元,下半年出生减半至315元。
风险提示:未在集中缴费期参保者,除新生儿、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外,均需等待3个月才能报销。若连续断缴多年,每多断缴1年,等待期额外增加1个月,最高累计6个月。
三、缴费方式:线上线下全覆盖,这些操作要避开
今年缴费渠道进一步优化,但需注意以下细节:
• 线上缴费:通过微信、支付宝"城市服务"或当地医保APP(如"浙里办""青海医保")即可完成,支持为父母、子女代缴。例如,河南居民可在微信"河南税务"公众号查询缴费记录,避免重复缴费。
• 银行代扣:签约银行账户后,10月起自动扣款。需确保账户余额充足,否则可能因扣款失败导致断保。
• 重复缴费处理:若通过不同渠道重复缴费,可凭缴费凭证向当地医保局申请退费。例如,广东省规定重复缴费可全额退回,流程需60个工作日。
常见误区:
❌ 只缴不交:部分人误以为"签约代扣=已缴费",但未存足金额会导致扣款失败。建议缴费后通过线上渠道查询确认。
❌ 代缴不确认:为他人代缴后,需提醒对方登录平台核实,避免因系统延迟显示"未缴费"。
四、断缴后果:3个月等待期+大病限额缩水
2025年起,居民医保建立断缴约束机制,直接影响报销待遇:
• 固定等待期:未在集中缴费期参保者,缴费后3个月内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例如,2026年2月缴费,需等到5月1日才能报销。
• 大病限额降低:连续断缴1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减少5000元;断缴2年,减少1万元,累计降幅不超过20%。以浙江为例,原大病限额38.55万元,断缴1年后降至38.05万元。
• 补缴修复规则:断缴后可通过补缴往年费用缩短等待期。例如,补缴1年可减少1个月变动等待期,但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者,等待期最短仍需6个月。
五、特殊人群:这些政策能省更多钱
以下群体可享受额外优惠,需主动申请:
1. 低保/特困人员:全额免缴或仅需象征性缴费(如河南50元/年),需在户籍地民政部门办理认定。
2. 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一、二级)由政府代缴,中轻度残疾人按比例减免。例如,山东对持证残疾人补贴50%保费。
3. 老年人:60周岁以上户籍居民在内蒙古准格尔旗、陕西部分县区可享受全额代缴。
4. 学生群体:大学生缴费标准普遍低于成年人,如大连大学生仅需400元/年,且可按学制趸缴。
申请流程:符合条件者需在缴费前向社区/村委会提交相关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审核通过后自动减免。
2026年居民医保缴费既是"规定动作",也是守护健康的"必修课"。建议居民重点关注:
1. 经济账:按410元/年计算,一家四口需缴1640元,但政府财政补助高达2800元/人,实际个人承担比例不足30%。
2. 时间账:通过线上缴费仅需5分钟,避免线下排队;提前3个月缴费可规避等待期风险。
3. 保障账:连续参保满4年,大病保险限额最高可增加8万元,关键时刻能救命。
最后提醒:缴费后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记录,并截图保存凭证。若发现异常(如重复扣款、待遇未生效),及时联系当地医保局(电话12333)或税务部门处理。医保政策年年变,但"早缴早安心"的道理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