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需要文明引领,社会和谐离不开示范力量。
闯红灯、遛狗不拴绳、网络暴力……看似微小的不文明行为,实则影响着公共秩序与社会温度。今起本报推出"倡树文明新风"专栏,直面身边不文明现象、剖析根源,推介我省各地在文明实践中的务实举措和创新探索,把文明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让广大市民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一起来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引子
日常生活中,你或你的孩子是否被肆意奔跑的"汪星人"惊吓过?有没有一不小心踩了"狗屎运",被它们随意"埋下"的"地雷"弄得十分尴尬的经历?是否也因深夜犬吠而辗转难眠……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其中"汪星人"的角色从"陪伴者"向"家庭成员"转变最为明显。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遛狗不牵绳、粪便不清理、犬吠扰民等不文明现象逐渐演变为损害邻里和谐、影响城市环境的"顽疾"。
管好一条狗,考验城市治理智慧;牵好一根绳,彰显市民文明素养。近日,记者深入我省多地,探访不文明养犬行为的现状与治理难点,记录各地以典型示范引领文明养犬的创新实践,共同探寻人宠和谐共生的城市治理之道。
萌宠出街
公共空间"隐形杀手"
夏日清晨,沈阳新开河附近的滩地公园草木葱茏,市民宋岩的跑鞋踩在沿河步道上发出轻快的声响,然而这份惬意被一只未拴绳的黑色泰迪犬打破。小家伙突然从草丛里蹿出,对着宋岩狂吠不止。惊吓中宋岩下意识后退,差点儿崴了脚。
"我现在都有'后遗症了',不论大狗、小狗,见着都害怕。"3年前,宋岩在大东区北运河南岸跑步时遭遇两条未拴狗绳的拉布拉多犬迎面吠叫,惊吓中摔倒在地。经医院诊断,其身体一处肋骨骨折、左大腿多处软组织挫伤,陆续治疗花费医疗费800多元。
在本溪市公安局本溪满族自治县分局观音阁派出所的一间调解室里,气氛有些凝重。居民赵宁和孙超分坐两边,两人矛盾的焦点是一条3岁多、名叫"多多"的金毛犬。3年时间里,"多多"从一条小奶狗"日益伸展",现在已是近一米长、半人高的大型犬,两个老邻居为这条狗争吵过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