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从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目前,中小学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为自营。这样一来,就需要学校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对食堂进行科学化管理。
"学校自从引进了勤务元餐厅后勤智能管理系统后,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真正实现了食材从源头到端上餐桌的全方位监管。"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校长张鑫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鑫举例说明,数智化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库存食材的保质期并发出预警信号。"今年4月,库房一批即将在3天后到保质期的调味品被系统高亮预警。库管员立即收到通知,并按规定流程对该批次调味品进行了下架退库处理,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因使用临期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这比传统人工定期盘库检查更及时、更不易遗漏。"张鑫说。
校园餐出了问题怎么办?
留样管理是确保食品质量追溯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食堂食品留样每品种不少于125克,置于专用冷藏设备中保存48小时以上。这一规定旨在确保食品在可能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通过留样进行有效追溯和检测。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食堂的冷藏设备中整齐摆放着标注"今天"和"昨天"两天的各种食材留样。后勤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明,在食品留样及食材录入系统等过程中,是不能上传以往照片的,必须通过数智化后勤系统技术手段,现场拍摄照片,保障真实有效,这样有利于学校管理部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管控和监管。智慧食堂对库存食品进行长效监管,确保没有过期、变质的食材,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据了解,自2024年"校园餐"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我国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到98.5%。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给孩子们配餐,中学生每餐配备四菜一汤,小学生为两菜一汤。食品安全、健康、可口,是最主要的衡量标准。"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副校长王东介绍,食品安全是校园餐饮的底线,也是保障师生健康的基础。通过建立采购、加工、贮存、操作等环节的全流程保障和监管制度,有效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降本增效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
双手是否洗干净?体温是否正常?是否戴口罩和头罩进入后厨?在邹平市龙台实验学校的后厨进门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电子检测仪录入身体健康状况,才可进入后厨。在工作过程中,后厨摄像头搭载行为识别算法,实时捕捉未戴帽子、徒手抓食、垃圾桶未加盖等违规操作,现场语音提醒并生成整改工单。此外,每名后厨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均需为合格状态,数智化食堂后勤系统也会特别标注即将过期的证书为预警状态,提醒工作人员按时办理健康证。
从复杂繁琐的手工记账模式,到电子打印票据,再到全流程登入数字化、智慧化系统,一个更安全、更透明、更智慧的校园食品安全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