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国在乌克兰成立特别法庭 针对俄罗斯

2025-05-14 09:58  头条

5月9日,莫斯科红场迎来了又一场盛大的阅兵,军乐声中,超11,000名官兵列队整齐。数十车缓缓驶过铺着鹅卵石 ,今年首次出现了无人机-它标志着俄罗斯军事装备的新方向,展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技术力量。

当天早上,普京发表讲话,重申二战时期苏联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发言淡化了对乌克兰当前局势的直接描述,仅强调俄罗斯社会对"特别军事行动"的全面支持。

现场观众坐满指定看台,除了本国民众,还有27个国家派出的官方代表出席。最引人注目的贵宾席上可以见到中方代表。当日还出现了外交周折,例如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因多国领空限制,无奈绕道远赴莫斯科,但依然如约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同样现身,凸显俄罗斯在特定国际圈中的影响力。不少西方媒体评论称,普京再度回归全球舞台中心。

朝鲜并未派出士兵参与分列式,而是由一名佩满勋章的副总参谋长到场。普京向该代表致以问候,并转达对朝方高层的感谢。整体来看,本届阅兵气氛审慎,既有传统的纪念色彩,也强调当前冲突背景下的团结信号。

同一时间,天空另一端的乌克兰利沃夫显得忙碌且肃穆。乌克兰政府召集了35个欧洲国家代表,在该市展开议题为"成立专门法庭调查俄罗斯'侵略罪'"的圆桌讨论。

会议成员包括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德国、法国等欧盟成员。他们计划建立超越常规国际刑事法院(ICC)权限的特别法庭,针对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涉及的国家级"侵略行为"做专项调查。

起因是ICC虽已对一些战争罪行发出逮捕令,包括对普京的在逃通缉,但据多国法律专家解释,ICC主要聚焦大规模屠杀、危害人类罪等,而所谓"侵略行为"是否属于其管辖范围,目前还存在法律灰区,因此多国倾向自主设立补充机制。

会上,乌方专员呼吁联合收集材料,强调各国司法体系相互配合,未来或有必要向俄方核心高层提出更加具体的诉讼要求。

回顾去年,普京因ICC通缉令未能出席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这一先例让欧洲各国感受到特殊法庭的迫切需求。此番利沃夫会议实际透露,各方希望以法治手段对冲安全压力。相关倡议已经获得欧盟理事会初步认可,推广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5月9日成为对比明显的一天。一侧是俄罗斯通过检阅新型无人机与坚实的外部联盟显示自身实力,一侧是乌克兰集中欧洲盟友,以法律手段筹划对抗。

双方正以截然不同舞台,展开几乎同步的政治和舆论攻势。短期内问题难以解决,复杂形势背后,是某种冷静的较量与彼此施压。多国代表会否在未来互释对立,仍取决于局势演变及全球战略重心转移。

将"阅兵仪式细节"、"国际法庭新动向"和"欧亚外交态度"以事实为桥梁,呈现出这一天欧洲东部悄然酝酿的风暴。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法律创新,都预示着俄乌冲突正逐渐演变为一场全方位的博弈,对每一个关注世界走向的人而言,这些细节都意味着新的思考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