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杜特尔特的"老路",菲主动释放缓和信号,打着怎样的算盘?
菲律宾为什么开始走上杜特尔特的"老路",主动与中国海警开启磋商合作?菲律宾主动释放缓和信号的背后,又打着怎样的小算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菲律宾外交部长拉扎罗日前在参议院发言时透露,他们正在与中国有关方面进行磋商,希望能"就涉及两国海警部门的某些问题达成谅解备忘录",减少在南海争议地区的对抗。
需要指出的是,菲律宾的这个决策,实际上是回到了杜特尔特的"老路"上来,因为中菲海警部门在杜特尔特时期,实际上是建立过海警海上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基于这个框架,中菲海警不仅有热线机制,并且还开展过人员培训、舰船互访、联合演练等务实合作。
但是自从小马科斯上台后,中菲海警的交流几乎断绝,因为菲律宾在南海的频繁挑衅,双方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那么,菲律宾为何此时选择重新启动这一磋商机制呢?
首先,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明确,即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过去一年,中菲两国外交部门就曾多次举行南海问题双边磋商会议,其中一个重点议题,就是如何建立新的海警沟通渠道。因此,菲律宾主动提出重启磋商,是中方乐见其成的,也是缓和地区局势的重要信号。
其次,菲律宾也有自己的考量。
正如外长拉扎罗在发言中所言,菲律宾希望"通过合作,限制中国海警的行动范围"。换句话说,菲律宾希望借助谅解备忘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中方的执法活动。
但这种打算恐怕难以实现。
一方面,谅解备忘录本身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一种政治共识;另一方面,中国海警在南海的行动,基于中国法律并以维护主权为核心,即便存在谅解备忘录,中方在面对菲律宾挑衅时仍有充分理由采取必要措施。
更现实的背景是,菲律宾近期在南海的多次行动均遭遇挫折。10月12日,两艘菲律宾公务船非法闯入中国铁线礁附近海域,其中一艘甚至冲向中国海警执法艇,导致擦碰事件。中方随后迅速公开现场画面,令菲方难以辩解。仅四天后,菲律宾两架侦察机又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再次被中方监控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