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上将:中国有能力对美率先发动核打击

2025-09-30 10:06  头条

中国核武进展神速,大批先进导弹亮相,美国本土已经不再高枕无忧?看过93阅兵的美军上将爆出猛料,只需四千枚导弹,就能把美军防空挤爆,背后又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新现实?冷战才结束短短不到四十年,美军为何就这么拉垮了?

美国知名军事媒体《战区》刊登一篇重磅级报道,明确指出了美军如今面临的巨大困境,认为美国在全球霸权上的付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军的本土防御,同时认为,在对手核武力量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军队连自己的"家"都守不住,那么又谈什么全球霸主呢?

报道提到,美军北美防空司令部前司令,美国空军上将范赫克在出席一场公众活动时表示,美国必须要具备承受沉重打击的能力,无论这种打击是物理攻击还是网络攻击,不仅需要从这种攻击当中迅速恢复,而且必须对对手实施反击,但如今,这种能力正在因为美国的"全球军事投入"而逐渐缺失。

这位美军前司令,还提到了他眼中的对等威慑理论,范赫克认为,若是从美国的潜在对手角度上看,如果美国能够展现出一定的坚韧,让对手认为在使用非核武器的情况下,无法对美国造成重创,那么美军就会将战争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但很可惜,如今的美军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在很多情况下,只有被对手的导弹击中了己方目标,才知道"有袭击发生"。

很显然,这位美军上将,被解放军前几日阅兵时所展示出的先进导弹,给吓破了胆,认为中国的先进核打击能力,已经让美国本土的防御体系,根本无法起到威慑效果,更难以实现他口中的遏制战争作用。特别是在高超武器已经白菜化的当下,对这种先发制人式的攻击,美军怕是真的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被动挨打。

这一点,从太平洋一线美军,开始训练起所谓的"损害控制"就能可见一斑,目的就是为了一线机场在遭到弹道导弹打击之后,能够通过铺设速干水泥来迅速恢复工作。而这一假设的前提,恰巧就是美军大量的先进防空系统,被全面突破,进一步证实了美军上下所面临的"防空焦虑"。

在过去二十年时间当中,美军沉迷于全球反恐战争,对于大国之间的正面较量,反而显得有些不擅长。特别是在红海拦截行动当中,胡塞武装发射了一些土质的火箭与导弹,而绝大多数美军都将这次拦截行动,当成是重大的实战演习,但尴尬的是,这场行动最终因为美军的拦截弹库存告急而结束,变成了一场极其抽象的闹剧。

美国空军退役准将,休斯顿•坎特韦尔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他曾在北约联军当中,担任地面监视部队的总司令,而这一部队的职能就是监事北约领空,并协调防空资产的使用。

坎特维尔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如果交战期间,有四千枚核导弹同时袭来,那么美国根本就无法把他们全部都拦下来,所以美国必须在国防战略当中,做出一些非常艰难的决定,来确认什么地方需要防御,什么地方应该放弃。

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就是以色列,以色列虽然有着低中高多层先进防空武器系统,但在面对伊朗的全面打击之时,依旧难以全部防住,而乌克兰所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在俄乌战争初期,俄罗斯或许每年只向乌克兰发射5000枚导弹。

但如今,俄罗斯一个月就能生产五千多个远程自杀式无人机,这意味着未来的威胁只会是越来越多,美国绝不能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而在兜售这类恐慌论调之时,这两位美国将军,还不忘给美国人民吃一吃定心丸。表示伟大的特朗普总统,目前正在推进"金穹"防空系统项目,虽然这款防空武器非常贵,要耗资大约1750亿美元,但这型武器系统的拦截率却接近100%,加上未来有待开发的"天基反导能力",美国虽然现在不怎么安全,但是"未来可期"。

而从军事学的角度上来说,导弹与反导系统之间的对抗,本质上还是亘古了近千年的矛与盾问题,在如今高超音速导弹这种矛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作为盾的反导系统就显得有些尴尬了,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前几年向美国订购的标准3型拦截弹,耗资33亿美元,购买71发弹药,平摊到每一发弹药上的价格,已经超过了7000万美元,这还是看在日本是标准三项目的合作国上,所给的优惠价格,而美军自用的采购价格虽然会低一些,但也低不到哪里去,单价依旧达到了三千七百万美元的规模。

这就导致,在高超音速导弹泛滥化的情况下,如果美国效仿以色列那样,在美国全境高密度部署先进防空武器,那么所耗费的使用成本,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把整个美国打包卖了,恐怕都养不起这么多的防空系统。

于是就有了美军将军口中,这种所谓的"必要的牺牲"的说法,只在本土的关键性地区部署先进防空系统,其它的地区那就"自求多福"了。

对于美军目前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美国国防部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九三阅兵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第一时间宣布,美国要调整本国的战略重心,专注于提升本土,以及西半球地区的防卫能力,优先级甚至还要高于所谓的印太战略。

这似乎在间接证明美国将军的所言非虚,一个国家若是想要突破美国的本土防空网络,恐怕真的只需要区区四千枚导弹,这对于一个超级大国来说,必然是一个极其致命的弱点。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美军目前面临的空防困境,有点类似于冷战初期的面临弹道导弹危机。在当时,苏联不仅率先拥有了洲际导弹,而且实现了两弹结合,导致美国本土几乎可以说是"有空无防",如今的对手则变成了技术更加先进,产能更加强大的中国。

而这背后所体现出的,其实是美国过去二十多年来,去工业化所酿成的巨大苦果,特别是在麦克纳马拉军事改革之后,大量的美国国防企业破产,其余的国防公司所并购,而剩下的几家"胜利者"几乎已经实现了垄断。

例如在防空导弹领域上,洛克希德•马丁,波音与雷神这三家公司,是美军采购当中的常客,除了这三家之外,美国几乎没有任何的选择,这就导致美军的国防采购关系出现了变化,从原先的美军发布需求,国防公司们拼命实现,变成了国防公司们"有啥",美军就不得不捏着鼻子"用啥"。

同时在产能上,也对这些公司有着巨大的依赖,据不完全统计,美军每年的标准3采购数量,均不超过200发,但美国海军却有着多达68艘伯克级驱逐舰,平摊一下,每条船甚至分不到4发弹,在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根本就赶不上消耗。

在面对像胡塞武装这样的对手,进行非对称作战之时,美军尚可以打完就跑宣布胜利,可当面对像中国这样技术水平处于同等级,且产能更强的对手之时,美国国防工业的弊端就开始显现。

即便美军提出了极其先进的本土防卫战略,美国军火商们也拿不出美军想要的装备,但为了给美国国会一个交代,美军也不得不捏着鼻子买了军火商应付差事的装备,最终的结果就是美军的武器库当中,多了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导弹,最终演变成为了今天这般"有国无防"的现实。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虽然这两位美国将军,狂吹特朗普推动的"金穹"系统,认为这款系统的出现,可以改变如今美国的窘境,但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行为,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更别提特朗普在上台之后的一系列操作,嘴上喊着是"美国优先",实际上是"特朗普赚钱优先"。

对照之下,金穹系统的含金量也可见一斑了,可他们总不能当着美国人民的面说,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导弹打过来了,我们真的拦不住。除了吹特朗普,也没别的其它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