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5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没有从美国进口任何大豆,这已经给美国豆农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但特朗普却告诉美国农民,现在只是"过渡阶段",让他们不要着急,以后"农民都会发财"。
由特朗普亲自发起的关税博弈,正日益影响美国经济,其中农业就是第一波受到冲击的产业。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等媒体援引美国大豆协会的消息报道,自今年5月份以来,之前曾是美国大豆第一大买家的中国,已经没有采购任何一粒美国大豆。
而这使得原本是特朗普支持者中比较铁杆的豆农群体,开始对特朗普政府抱怨甚至不满,因为他们认为,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了中方的反制和他们的损失。
客观上讲,美国豆农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虽然眼下中美关税战暂告一段落,双方已取消了大部分加征关税。
然而,最终的贸易协定还没彻底商定,美国此前以芬太尼等借口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也没被取消,这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税水平,依旧高于正常状态,而这对农业贸易打击巨大。
道理很简单,基础的农产品贸易是微利产业,它不像半导体芯片,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利润空间较大,单纯的农产品贸易本身的利润空间就很小。
现在因为特朗普主动掀起的关税战,中美之间的关税水平超过正常水平,使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价格自然被推高了。
由于农产品贸易的微利性质,哪怕在关税上提高一点,都有可能改变贸易格局。
通俗地说,阿根廷、巴西的大豆由于没有加征关税的影响,价格比美国便宜,质量也跟美国一样,那中国为什么要加价购买美国大豆呢?
这还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上台后采取的种种政策,使得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缺失了。
正如美国媒体报道的,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美国被视为不可靠的",白宫什么时候会切断大豆、天然气或其他源供应,对于中国来说是不确定的,因为美国已经在芯片领域这么做了。
这种背景下,有其他国家可以选择,中国自然不会继续和"随时可能用贸易作为武器,对付贸易伙伴"的国家合作。
尤其是大豆多少还有点粮食贸易的性质,坚决不能依赖单一国家进口,更不能依赖没有贸易信誉的国家。
最后,特朗普说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以后美国农民都会发财,恐怕是有点想当然了。
他的想法大概是等中美博弈落下帷幕,双方达成妥协时,美国就可以要求中国从美国多购买大豆,以及将部分关税收入补贴给受影响的农民,以弥补当前受到的损失。
然而,基于当下中美贸易的现状和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变化,这种奢望可能很难实现。
一来,中美经贸博弈并不是美国占优,现在已经过了美国极限施压,最后得偿所愿的阶段。
双方就算最终达成妥协了,肯定也是平等的,特朗普无法强迫中国做什么。
二来,随着中国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豆的份额变大,全球大豆贸易的格局已经改变了。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有限,如果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大豆能满足需求,自然就不会额外订购美国的大豆。
因此对于美国豆农来说,他们失去的不是临时份额,而是整个中国市场。
特朗普妄想通过贸易谈判的方式,为美国豆农争取重新中国订单,不是说不可能,但恐怕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