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变七常?俄要拉入中国死对头

2025-09-30 11:24  头条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还没开到一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一句话就把气氛点燃了。他提议,要把印度和巴西拉进联合国安理会,让"五常"升级成"七常"。

这话一出口,立马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一阵风浪。尤其是"印度"这个名字,一下子让中国人脑门一紧。毕竟,中印关系这些年可没怎么消停过。

安理会扩员不是新话题,但这次俄罗斯的提议,既有点突然,又不太简单。它真的是为了让全球更公平,还是背后另有算盘?而中国面对"宿敌"要进常任理事国,态度又该怎么拿捏?

俄罗斯的算盘:老牌大国的新牌局

拉夫罗夫这番话,可不是临时起意。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和巴西入常,是为了提高"全球南方"的话语权。这听起来像是站在道义高地,其实藏着不少小心思。

俄罗斯眼下正处在西方压力山大的阶段,乌克兰战事拖着,欧美制裁不断,经济和外交空间都越来越窄。这个时候,它拉上印度和巴西,不仅能多两个"朋友",还能在联合国这种全球舞台上搞点战术上的"平衡"。

尤其是印度,跟俄罗斯关系一直不差。2024年,俄印之间的军火贸易就超过了50亿美元。这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战略级别的合作。巴西那边,虽然军事上没那么紧密,但在"金砖国家"里也算是老相识,一来一往也有不少合作。

从更大的图景看,俄罗斯这步棋,是在推动一个自己主张的"多极化世界"。说白了,它就是不想世界只听美国和西欧那几个老大哥的。拉印度和巴西进来,不只是给自己壮胆,也是给欧美"添点堵"。

但问题是,安理会扩员不是俄罗斯一个人说了算的。这事,还得看另外四个常任理事国脸色。

谁点头谁摇头:五常之间的小心思

安理会改革,听起来像是个大工程,其实更像是五个大国的"家庭会议"。而这个家庭,早就有了各自的小算盘。

先说美国。拜登下台后,特朗普又回到了白宫。他嘴上说支持印度和日本入常,态度还挺热情,但对巴西却一直含糊其辞。原因不难猜,美国担心巴西的左翼政府太"独",跟自己不好使。更何况,巴西这些年在气候问题上跟美国也是不时顶牛。

印度这边,美国就很"上心"了。2024年,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国,交易额超过60亿美元。这不是单纯的买卖,是战略绑定。美国想借印度的地理位置和体量,在亚洲牵制中国,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说到中国,立场就复杂多了。中国一向支持联合国改革,但对印度加入常任理事国,始终保持警惕。原因也很直接,中印之间的边境问题还没解决。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至今没完全翻篇,外交上虽有沟通,实质上互信还没恢复。

再往深一点看,印度这些年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跟中国"打对台"。不但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还试图在全球供应链中抢占中国的地盘。这种时候,让印度入常,无疑是给自己制造一个"内部对手"。

相比之下,中国对巴西的态度要温和很多。中巴之间没什么历史恩怨,反而在经贸上合作紧密。2024年,两国贸易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在气候、农业和能源上都有不少对话空间。

英法这对"老欧洲",一直都支持安理会扩员。说白了,他们现在在联合国里声音越来越小,扩员反而能让自己找回点存在感。他们主张的不只是印度和巴西,还包括德国、日本和非洲代表。听起来像是在追求"全球代表性",其实也在为自己寻找未来的"队友"。

但别忘了,安理会改革不是简单投票能解决的事。要修改《联合国宪章》,五个常任理事国必须一致同意。这听起来就像是五个人打麻将,得每个人都点头才能换规则,难度可想而知。

印度和巴西:一个"不太和气",一个"不太碍事"

说到底,这次争议的核心,不是"扩员"这两个字,而是"谁能进来"。

先看印度。从硬指标上说,印度确实有不少优势。人口全球第一,经济体量排前五,军事上也有分量。印度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组织里也挺活跃。

但问题是,它跟中国的关系太"别扭"。历史上打过仗,最近几年边境问题也没断过。再加上印度不断在外交上"拉帮结派",一会跟美国搞"四方机制",一会又参加"印太经济框架",怎么看都像是在围堵中国。

更何况,印度一直对"一带一路"项目持否定态度,甚至在南亚一些国家"抢生意"。这些行为,让中国很难安心地把它拉进安理会"核心圈"。

巴西的情况就宽松得多。它是拉美第一大经济体,也参与了不少国际事务。更重要的是,它不站队。跟美国有合作,也跟中国有生意,整体比较"中立"。

在环保问题上,巴西还有一些"软实力"。比如亚马逊雨林保护,它是全球气候议题的关键角色。在联合国里,这种"道德筹码"有时候比军费还管用。

中国对巴西的态度总体是开放的。虽然它也不是铁杆盟友,但至少不是"死对头"。从现实角度讲,如果要做个交换,中国可能更愿意接受巴西入常,作为对抗印度提案的缓冲。

这也解释了一个微妙的现象:拉夫罗夫一次性提两个国家,看似是"全球代表性",其实也是在打"配对牌"。如果只推印度,恐怕会遭到更强烈的反弹。但加上巴西,就像在火锅里加了点菊花枸杞,能稍微中和一下辛辣味道。

改还是不改,这不是技术活,是政治活

安理会扩员,说到底,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要让五个原本就互不信任、彼此博弈的大国放弃部分权力,还得统一意见,这难度比在冬奥会让全世界同时停电还大。

俄罗斯这次提案,虽然声势不小,但真正落地面临的障碍太多。美国不想放巴西进门,中国不想给印度开绿灯,英法虽然支持,但靠不住。改革的呼声很多,行动的步伐却异常沉重。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全球多极化是个趋势,没人否认。但多极化不等于摊大饼,不是谁站出来就能进圈。尤其是在安理会这种涉及全球安全的话事场,入不入常,背后牵扯的是地缘、安全、经济、影响力等多重博弈。

有人说,五常变七常,是不是代表世界更公平了?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让安理会变得更难办事。毕竟,现在五个人就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七个人坐在一起,是集思广益,还是群龙无首,很难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不管是五常、七常,还是"十常",游戏规则怎么变,底牌永远是实力。谁能说得响、做得稳、站得住,谁就有资格主导议题。这个道理,70多年前成立联合国时是这样,如今依然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