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8月27日,美国华盛顿,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见以色列外长萨尔。视觉中国 图
当地时间8月27日,以色列外长萨尔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见后,萨尔在回答记者关于巴勒斯坦建国的提问时表示,"不会有一个巴勒斯坦国。"萨尔的这一表态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12日提到的"跨世代的使命"前后呼应。
在8月12日的采访中,以色列议会前议员沙龙·盖尔向内塔尼亚胡展示了一枚印有"大以色列"地图的护身符。当被问及是否与这一愿景有联系时,内塔尼亚胡回答:"我与'大以色列'构想非常有联系,这是跨世代的历史使命。"
"大以色列"是近代犹太复国主义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概念,主要是指犹太复国主义寻求复国的地理范围,即从地中海到约旦河两岸的"以色列地"(Land of Israel,希伯来语为Erez-Israel)。1967年"六日战争"以来,它又成为描述以色列及其占领领土的一个概念,其核心是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战果永久化,把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及叙利亚戈兰高地全部纳入新版图,甚至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主张的约旦领土也包含其中,即所谓的"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
在以色列宣布将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加沙地带,并准备全面占领加沙之际,内塔尼亚胡关于"大以色列"的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以色列周边相关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
在推进占领加沙计划之际,内塔尼亚胡抛出"大以色列计划"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基于新一轮巴以冲突("第六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对哈马斯以及伊朗领导的整个"抵抗轴心"的军事优势,同时结合犹太复国主义尤其是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地"的固有思想,对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乃至整个国家战略进行的大胆调整,其核心是通过领土扩张实现历史上孜孜以求的"大以色列"梦想,强化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乃至塑造以色列主导的"新中东"。
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20世纪20年代由泽耶夫·亚博廷斯基(Ze'ev Jabotinsky)创立,并在当代被梅纳赫姆·贝京、伊扎克·沙米尔以及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领导人继承的右翼激进思想,其共同特点是强调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历史权利"的绝对性,否定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存在及其建国的合法性,并崇尚实力优先的强权哲学。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是以色列政府在巴勒斯坦领土、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否定"两国方案"的思想根源。由此可见,修正派犹太复国主义的"大以色列"思想从未中断,并成为以色列利库德集团等右翼势力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