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因被父母常常劝诫“要让着弟弟”确诊抑郁,多子女家庭该如何端好水?

2025-07-28 10:31  头条

淮安有个13岁女孩叫珠珠,她有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从小到大,父母总说"你是姐姐,该让着弟弟"。开始她觉得这没什么,可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差点把她逼疯。

去年弟弟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父母居然骂珠珠"没给弟弟做榜样"。

还有一次弟弟把同学的文具弄坏,父母反而让珠珠用零花钱赔。珠珠心里憋屈,慢慢开始失眠、厌学,最后被送去心理治疗。像她这样的孩子其实不少,北京儿童医院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一被要求"让着弟弟"的大宝都出现过焦虑或抑郁。

我认识个心理咨询师,他说这种家庭最可怕的就是"责任转嫁"。父母把教儿子的责任全推给女儿,比如弟弟犯错不是自己管教,反而怪姐姐"不够好"。这种做法害处太大:姐姐自尊心被毁,弟弟学不会担责,将来很可能变成"只索取不付出"的人。

其实很多二胎家庭都在重复这个错误。

有人觉得"大孩就得让着小孩"是传统,可传统不能当借口。有个朋友家,大女儿因为总让弟弟,初中就得了抑郁症,后来弟弟成年后连工作都要姐姐帮忙,完全不会独立。

那父母该怎么改?

我听到的建议是先划清界限。比如给每个孩子贴名字标签,谁的东西就是谁的,弟弟用姐姐东西得先问。有次我见个家庭,弟弟想玩姐姐的笔记本,妈妈直接让他喊"姐姐,能借我画笔吗?"这种小事能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

另外,家规要写得明白。

比如"玩具不能抢,要商量",或者"吵架后必须一起解决"。

有次姐妹俩抢零食,妈妈就让她们先冷静,再一起看家规找解决办法。父母自己也要遵守规矩,比如不能偏心说"弟弟小不懂事",这样孩子才信服。

如果大宝已经受伤了,父母得主动补偿。

比如单独陪大宝玩一天,或者让她选周末活动。之前有个案例,弟弟弄坏姐姐的画,父母让他亲手修好,还道歉。这样比单纯给钱有意义多了。

AI生成

说话方式也很重要。父母别总拿孩子比较,比如"你看姐姐多听话"。有个姐姐成绩好,爸妈老在弟弟面前夸她,结果弟弟越来越讨厌自己,最后也抑郁了。要多用"我看到你们吵完,都想和好对吗"这种说法,别当裁判,当调解员。

还可以设计些合作任务,比如一起收拾房间或做晚饭。有个家庭让孩子合作喂猫,完成后一起吃零食。这样两人慢慢学会互相帮忙,而不是抢东西。

最重要的是坚持。

有个妈妈说刚开始改规矩也困难,但坚持半年后,孩子吵架少了,弟弟反而开始帮姐姐写作业。改变不会一两天见效,但至少得试试。

珠珠现在还在治疗,但她说父母开始给她道歉,也学会了管教弟弟。

或许每个家庭都该想想,我们是让孩子互相伤害,还是帮他们成为彼此的依靠?这题答案其实很简单,可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